[实用新型]一种磨床用微型轴的自动送料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75833.5 | 申请日: | 2013-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646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林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小平 |
主分类号: | B65G27/02 | 分类号: | B65G2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乐***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磨床 微型 自动 送料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送料装置,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磨床用微型轴的自动送料桶,主要应用于微型轴的生产领域。
背景技术
微型轴由于尺寸小,其垂直度、表面粗糙度、圆度、跳动等精度要求较高,因此又称为精密轴,是微型振动马达的主要配件,微型振动马达主要用于手机、玩具、保健按摩器等行业;现有的微型轴在生产时,微型轴毛坯是采用直径比成品直径要大的不锈刚丝冲断形成,由于毛坯直径要大,所以在生产过程中,毛坯要经过粗磨、精磨等工艺才能使直径符合使用要求,而现有的粗磨和精磨都是经过无心磨床对毛坯进行研磨,而由于微型轴尺寸小,在研磨过程中都是操作人员手动将微型轴毛坯推入磨床内,这样不仅生产效率较低,不适合大批量生产,而且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微型轴在经过粗磨和精磨工艺时,采用手动送料导致生产效率低及存在一定的危险性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磨床用微型轴的自动送料桶,该送料桶可有效实现微型轴的在粗磨和精磨工艺中进行自动送料,并可极大的提升粗磨和精磨工艺中的生产效率,消除安全隐患。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磨床用微型轴的自动送料桶,其包括有桶体,在桶体下方安装有振动电机,所述的桶体为密封状且桶体内设有沿桶壁螺旋上升的送料带,该送料带的进料端与桶体底部相连,送料带的出料端与设置在桶体上端内侧壁上的筛选通道相连通,筛选通道的出口通过导管与磨床相连接。
进一步,在所述桶体上端的筛选通道的出口处设有缺口,所述的导管固定在缺口内与筛选通道相连通。
进一步,所述的筛选通道截面呈四分之三圆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桶体设为密封状,这样在使用时,可将水倒入桶体内从而增加微型轴相互之间的黏度,防止因振动电机的振动使微型轴跌出送料带;当振动电机工作时,桶内的微型轴会沿送料带盘旋上升至桶体上端,到达桶体上端后如微型轴的方向与筛选通道一致,则微型轴会进入筛选通道内,如方向不同,则会跌落到桶体底部,再次沿送料带盘旋上升;当微型轴进入筛选通道后,受到后面微型轴的推动,则会自动沿筛选通道向前移动并进入导管内,从而输送到磨床的磨轮之间进行研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磨床用微型轴的自动送料桶的立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磨床用微型轴的自动送料桶,其包括有桶体1,在桶体1下方安装有振动电机2,所述的桶体1为密封状且桶体1内设有沿桶壁螺旋上升的送料带3,该送料带3的进料端与桶体1底部相连,送料带3的出料端与设置在桶体1上端内侧壁上的筛选通道4相连通,筛选通道4的出口通过导管5与磨床相连接;由于微型轴尺寸小重量轻,将桶体1设为密封状,这样在使用时,可将水倒入桶体1内从而增加微型轴相互之间的黏度,防止因振动电机2的振动使微型轴跌出送料带3;当振动电机2工作时,桶内的微型轴会沿送料带3盘旋上升至桶体1上端,到达桶体1上端后如微型轴的方向与筛选通道4一致,则微型轴会进入筛选通道4内,如方向不同,则会跌落到桶体1底部,再次沿送料带3盘旋上升;当微型轴进入筛选通道4后,受到后面微型轴的推动,则会自动沿筛选通道4向前移动并进入导管1内,从而输送到磨床的磨轮之间进行研磨。
在本实施例中,为便于筛选通道4与导管5的连接,在所述桶体 1上端的筛选通道4的出口处设有缺口,所述的导管5固定在缺口6内与筛选通道4相连通。在桶体1侧壁上设置缺口6,这样可使导管5与桶体1相固定并与筛选通道4相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为防止微型轴进入筛选通道4后跌落,所述的筛选通道4截面呈四分之三圆状,采用四分之三圆状的筛选通道4,这样微型轴进入筛选通道4后就不会从筛选通道4内滑出,保证送料的连续性及稳定性。
上述实施例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但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改进,都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小平,未经林小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7583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