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动机线束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74501.5 | 申请日: | 2013-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144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卢礼华;张志文;邓军;雷永富;张金军;叶永茂;谷洪涛;刘林鑫;朱贤春;崔文程;赵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77/00 | 分类号: | F02B77/00;F16L3/00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汤茂盛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发动机的线束支架。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汽车爆震传感器与发动机控制器之间的线束对接插件主要是悬空状布置,或者采用扎带简单捆扎,固定效果较差,且发动机工作时会产生振动和散热,易造成对接插件及发动机线束产生移动,导致插件接触不良或脱落等问题,从而导致发动机控制器无法接收传感器的信号,影响发动机的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备固定线束及线束插件功能的发动机线束支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发动机线束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支架包括与发动机缸盖相连的安装基板,安装基板上设置向外悬伸状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约束线束和固定线束插件的约束固定部。
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固定板上设置的约束固定部一方面对线束进行约束,将线束与发动机缸盖隔开,避免了直接接触,另一方面对线束插件进行固定,避免发动机工作时对线束插件的插接性能造成影响,进一步保证发动机使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3、4分别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发动机线束支架,所述线束支架包括与发动机缸盖1相连的安装基板10,安装基板10上设置向外悬伸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约束线束和固定线束插件2的约束固定部。固定板上设置的约束固定部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功能:其一,约束固定部对发动机的线束进行约束,由于发动机工作时会发热,而发动机线束的表面主要是橡胶材质,因此约束线束,将其与发动机缸盖1隔开,可以避免线束与缸体表面的接触而导致线束受损,影响发动机的正常工作;其二,约束固定部对线束插件2进行固定,这样可防止发动机工作时由于振动对线束插件2的插接性能造成影响,进一步保证发动机工作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基板10上设置与发动机缸盖1相连的安装孔11,所述安装孔11的位置与发动机缸盖1上用于固定发动机吊耳4的螺纹孔位置吻合。如图5所示,线束支架和发动机吊耳4均通过螺母80固定在发动机缸盖1上,本实用新型与发动机吊耳4通过发动机缸盖1上的同一安装点实现固定,结构布置合理,既保证发动机缸盖1的结构强度,又节约螺母等紧固件的使用数量。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固定板包括自安装基板10的边缘处直立式折弯构成的第一固定板20,第一固定板20的板面上设置用于铺设线束卡扣3的安装孔21,结合图1和5可以看出,线束卡扣3将线束卡在安装孔21处,对其实现约束。另外,安装基板10上位于第一固定板20旁侧的边缘处直立式折弯构成过渡板30,过渡板30上远离安装基板10的边缘处直立式折弯构成了第二固定板40,第二固定板40上设置固定线束插件2的卡口41。第一固定板20上的安装孔21和第二固定板40上的卡口41即构成所述的约束固定部。
进一步的,结合图1~4所示,安装基板10与第一固定板20之间的折弯处、安装基板10与过渡板30之间的折弯处、以及过渡板30与第二固定板40之间的折弯处分别压制凹凸部构成第一、第二和第三加强筋50、60、70,另外,还可以在第二固定板40的板面上压制与其长度方向一致的凹凸部构成条状加强筋42,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加强筋50、60、70和条状加强筋42均是在线束支架的板体上直接冲压成型,加强筋的设置都是对本线束支架的结构强度起到加强作用。
再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和第二固定板20、40位于过渡板30的板体两侧,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板40上布置卡口41的一端与安装基板10的板面距离大于另一端与安装基板10的板面距离,具体结合如图3所示,第二固定板40的上端与安装基板10的板面距离大于其下端与安装基板10的板面距离,卡口41设置在第二固定板40的上端,也可以说是过渡板30的板面呈上底大、下底小的梯形结构,如此构成第二固定板40与安装基板10之间的布置结构,这样可以将卡口41与发动机缸盖1之间的距离隔开,为线束插件2的布置提供空间,便于线束插件2的固定。
卡口41的外形轮廓主要是依据线束插件2的结构来定,原则上只要能对线束插件实现卡接固定即可。如图1~4所示,卡口41的整体轮廓呈U形,且卡口41的侧边还设有卡阶,卡阶的开设一方面是与线束插件2的结构相配合,另一方面也是增加线束插件2的卡接固定强度。当然卡口41的外形轮廓可以采用其他方案,此处不再赘述。
下面结合附图2对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原理作进一步的说明。
线束支架和发动机吊耳4共用发动机缸盖1上的安装点安装在发动机的进气歧管6与正时轮罩7之间,爆震传感器5的一端插在发动机缸体上,另一端与发动机控制器的信号端子插接构成线束插件2,线束插件2固定在第二固定板40上的卡口41处,且第二固定板40的卡口41所在端相对远离发动机缸盖1,为线束插件的固定布置提供空间,另外,第一固定板20上的固定孔21处卡设线束卡扣3对线束实现固定约束。本实用新型的采用可以有效固定发动机线束及线束插件2,进一步保证发动机的正常运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7450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力钳
- 下一篇:新型高效开槽机的拉料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