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LED子母灯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74429.6 | 申请日: | 2013-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576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李卉;伍文彬;周民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均益安联光伏系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led 子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LED子母灯。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地不断发展,半导体技术应用已越来越广泛,涉及众多领域;LED灯作为其中产品之一,以其节能、寿命长的特点,受到市场的欢迎;现有的LED灯功能相对单一,在特殊的应用场合、例如地下停车场、楼梯间等场所,无法达到很好地适应这类场所需求,有待进一步完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适应多情况、还能进一步节能的新型LED子母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LED子母灯,它包括依次连接的感应控制电路和LED负载电路;所述感应控制电路包括一控制芯片,所述LED负载电路包括负载一路和负载二路。
优选地,所述控制芯片为一与非门控制芯片CD4011,控制芯片包括14个管脚,其中:5脚、6脚并接后一方面通过第十一电阻R11接收感应信号,另一方面通过第十二电阻R12接地;4脚通过第十电阻R10和第六二极管D6正向接入负载二路;3脚通过第三二极管D3正向接入负截一路;2脚、1脚并接后与第十电阻R10并联;并接的8脚、9脚与第一稳压二极管D1串联后接地,第三电容C3并联在第一稳压二极管D1两端;并接的8脚、9脚还通过第十三电阻R13接总控信号、通过第十四电阻R14接电源;10脚分别与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第五二极管D5的正极相连,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与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相连,第五二极管D5的负极与第六二极管D6的负极相连;VDD脚一方面通过第二电容C2后接地,另一方面通过第十五电阻R15接电源;VSS脚直接接地。
优选地,所述负载二路通过第十二电阻R12一端与感应控制电路的第六二极管D6相连,第十二电阻R12的另一端分别接入第四场效应管Q4的栅极G和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第四场效应管Q4的漏极G接第二发光模块LED2的负极,其源极G经第九电阻R9后接地,第九电阻R9并接在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第二发光模块LED2的正极接电源。
优选地,所述负载一路通过第十六电阻R16一端与感应控制电路的第三二极管D3相连,第十六电阻R16的另一端分别接入第五场效应管Q5的栅极G和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第五场效应管Q5的漏极G接第一发光模块LED1的负极,其源极G经第七电阻R7后接地,第七电阻R7并接在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第一发光模块LED1的正极接电源。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在传统电路上进行改进,将感应控制电路和LED负载电路依次连接;通过控制芯片CD4011的控制,以及双负载电路的配合,实现了多工况适应性,并进一步节能,具有很强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路图;
其中:1、感应控制电路;2、LED负载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LED子母灯,它包括依次连接的感应控制电路1和LED负载电路2;感应控制电路1包括一控制芯片,LED负载电路2包括负载一路和负载二路。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控制芯片采用的是与非门控制芯片CD4011,以实现控制需求,控制芯片包括14个管脚,其中:5脚、6脚并接后一方面通过第十一电阻R11接收感应信号,另一方面通过第十二电阻R12接地;4脚通过第十电阻R10和第六二极管D6正向接入负载二路;3脚通过么三二极管D3正向接入负载一路;2脚、1脚并接后与第十电阻R10并联;并接的8脚、9脚与第一稳压二极管D1串联后接地,第三电容C3并联在第一稳压二极管D1两端;并接的8脚、9脚还通过十三电阻R13接总控信号、通过第十四电阻R14接电源;10脚分别与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第五二极管D5的正极相连,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与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相连,第五二极管D5的负极与第六二极管D6的负极相连;VDD脚一方面通过第二电容C2后接地,另一方面通过第十五电阻R15接电源;VSS脚直接接地。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负载二路通过第十二电阻R12一端与感应控制电路的第六二极管D6相连,第十二电阻R12的另一端分别接入第四场效应管Q4的栅极G和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第四场效应管Q4的漏极G接第二发光模块LED2的负极,其源极G经第九电阻R9后接地,第九电阻R9并接在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第二发光模块LED2的正极接电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均益安联光伏系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深圳市均益安联光伏系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744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