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刀鲚苗种池塘培育中敌害防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74313.2 | 申请日: | 2013-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404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徐钢春;顾若波;聂志娟;徐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A01M29/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08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苗种 池塘 培育 敌害 防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刀鲚苗种池塘培育中敌害防治装置。
背景技术
土池培育中敌害生物较多,早期培育阶段的敌害生物主要有水生昆虫及幼体,如水蜈蚣、水虿及蝌蚪等,中后期的敌害生物主要有水鸟、青蛙、凶猛鱼类及水鼠等。通常采用防鸟装置及杀虫剂全池泼洒杀灭,但是这种除了水鸟之外的敌害的防治疏忽了,而采用杀虫剂的方法对水体生态环境有一定的破坏,同时也将鱼苗培育的关键的饵料生物杀灭了,对鱼苗培育效果有很大影响。因此,敌害生物的滋扰,使得育苗成活率降低、出苗量减少,甚至前功尽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刀鲚苗种池塘培育中敌害防治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提供的刀鲚苗种池塘培育中敌害防治装置,无法有效防止敌害生物的滋扰,育苗成活率低、出苗量少,综合经济效益不理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刀鲚苗种池塘培育中敌害防治装置,该敌害生物防护装置包括:钢管桩体、主线、钢丝绳、胶丝网;
刀鲚育苗池的四周各边各设置有一排所述钢管桩体,所述钢管桩体由小钢管及大钢管固定连接构成,所述小钢管上设置有所述主线,沿所述主线的轴向间隔设置有井字形的钢丝绳,所述钢丝绳上覆盖有网目为8目的胶丝网。
进一步,所述钢管桩体的四周采用遮阳网围起,所述遮阳网的低端埋入土中。
进一步,每根所述钢管桩体的间距在4米至6米之间,每根钢管桩体埋入地面下的深度为50-100厘米。
进一步,所述大钢管埋入地面下深度在50厘米至100厘米之间,所述小钢管插入大钢管后离地面高度在2.0米至2.5米之间。
进一步,所述主线离地面的高度在2.0米至2.5米之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刀鲚苗种池塘培育中敌害防治装置,该防护装置的设置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敌害生物的滋扰,提高了育苗成活率,为刀鲚的规模化人工繁育及产业化开发提供了的可靠保障,实用性强,具有较强的推广与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刀鲚苗种池塘培育中敌害防治装置的实现流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敌害生物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钢管桩体;2、主线;3、钢丝绳;4、胶丝网;5、遮阳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实用新型。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刀鲚苗种池塘培育中敌害防治装置的实现流程。
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在刀鲚人工授精的前1-2天,采用生石灰和漂白粉混合组成的消毒药物进行彻底消毒清塘;
步骤S102,对注入刀鲚育苗池的水源进行水质调控及过滤处理;
步骤S103,在刀鲚育苗池的四周及上方装设敌害生物防护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步骤S101中,刀鲚育苗池规格为2-3亩/口。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步骤S101中,由生石灰和漂白粉混合组成的消毒药物得用量为100Kg/亩,生石灰与漂白粉的重量比例为9∶1。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步骤S102中,注入刀鲚育苗池的水源选择清新的河水、江水或曝气的井水,水质指标为:透明度30-40cm,溶解氧7-10mg/L,氨氮≤0.1mg/L;
过滤处理处理时,将进水管口设置80目的晒卷网,刀鲚育苗池中的水深控制在1.0-1.5米之间。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敌害生物防护装置的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该敌害生物防护装置包括:钢管桩体、主线、钢丝绳、胶丝网;
刀鲚育苗池的四周各边各设置有一排钢管桩体,钢管桩体由小钢管及大钢管固定连接构成,小钢管上设置有主线,沿主线的轴向间隔设置有井字形的钢丝绳,钢丝绳上覆盖有网目为8目的胶丝网。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钢管桩体四周采用遮阳网围起,遮阳网的低端埋入土中。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每根钢管桩体的间距在4米至6米之间,每根钢管桩体埋入地面下的深度为50-100厘米。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大钢管埋入地面下深度在50厘米至100厘米之间,小钢管插入大钢管后离地面高度在2.0米至2.5米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主线离地面的高度在2.0米至2.5米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7431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磁阀进水管
- 下一篇:即热式电热水器调温泄压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