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输煤系统粉尘沉降箱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74200.2 | 申请日: | 2013-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647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廖远东;邱新明;何青平;李万春;罗奋年;邹杏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梅州市电业开发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18 | 分类号: | B65G47/18;B65G69/1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李永庆 |
地址: | 514799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煤系 粉尘 沉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环保设备,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在煤炭运输过程中能阻挡和沉降粉尘的输煤系统粉尘沉降箱。
背景技术
目前,燃煤发电厂的输煤系统普遍采用皮带输送机将燃料传送的运煤方式,在输煤系统各个转运站的高低落料处,燃煤下落冲击到输送带上产生大量粉尘,而目前的皮带机的输煤通道没有特别设置有抑尘装置;现有采用除尘风机进行除尘,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煤中的粉尘量太大,由于现有的结构限制,难以及时除尘,容易形成较高浓度粉尘的快速气流从导料槽的挡尘帘出口处喷涌而出,现场粉尘浓度严重超过国家环保标准,造成环境污染,危害人身健康。也有人采用增大风量的方法进行除尘,煤粉容易被吸出,造成煤的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提供一种能有效地消除落差带来的粉尘对环境的影响、减少煤粉流失的输煤系统粉尘沉降箱。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输煤系统粉尘沉降箱,包括输煤通道,输煤通道由高低落料管道和输送带构成,两者相对接,其中,在输送带上设有箱体,所述箱体的一端与落料管道相对接,其另一端与后面的吸尘风管相对接,在箱体内设有若干个挡尘板,两相邻的挡尘板上分别设有上、下的通风孔,前挡尘板在上边设通风孔,而后挡尘板就在下边设通风孔,挡尘板的下方连接有软体板。
上述的一种输煤系统粉尘沉降箱,所述的挡尘板分为垂直挡尘板和倾斜挡尘板,它们依次间隔排列设置在箱体内。倾斜尘板在上边设通风孔,而垂直尘板就在下边设通风孔,挡尘板的下方连接有软体板。
上述的一种输煤系统粉尘沉降箱,挡尘板上设置的通风孔为两个、相并排设置。
上述的一种输煤系统粉尘沉降箱,在箱体上设有若干观察门。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的结构,通过在箱体内固设有若干挡尘板,两相邻的挡尘板上分别设有上、下的通风孔,在箱体内形成一条上下扰动的曲线气流通道;当较高浓度的粉尘气流涌入箱体时,粉尘气流受到挡尘板的粘附和阻挡,并受到曲线气流通道的导流减缓作用,风速降低,使粉尘气流中的大部分颗粒粉尘沉降掉落至输送带上,沉降的粉尘随物料一起送走,这种结构能最大限度地减缓粉尘的形成,让粉尘及时的从出口处输出,提高了除尘效率,且能降低粉尘污染,节能环保;通过在箱体上设有若干观察门,可观察箱体内的挡尘板粘附的粉尘,当粉尘过多时,可以及时清理;由于输送的煤高低不同,通过在挡尘板下方设有软体板,能保证煤炭与挡尘板之间没有空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两相邻前后挡尘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箱体 ,11为观察门 ,2为输煤通道 ,21为输送带 ,3为落料管道 ,4为吸尘风管 ,5为挡尘板 ,51为通风孔 ,5a为垂直挡尘板 ,5b为倾斜挡尘板 ,6为软体板 。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输煤系统粉尘沉降箱,包括输煤通道2,输煤通道2由高低落料管道3和输送带21构成,两者相对接,在输送带21上设有箱体1,箱体1的一端也与落料管道3相对接,其另一端与后面的吸尘风管4相对接,在箱体1内设有若干个挡尘板5,两相邻的挡尘板5上分别设有上、下的通风孔,前挡尘板5在上边设通风孔,而后挡尘板5就在下边设通风孔,挡尘板5的下方连接有软体板6;挡尘板5分为垂直挡尘板5a和倾斜挡尘板5b,它们依次间隔排列设置在箱体1内;在挡尘板5上的通风孔为两个、相并排设置;在箱体1上设有若干观察门11。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燃煤从落料管道3下落冲击到输送带21上产生大量粉尘外溢,粉尘在高速气流的作用下进入到箱体1,粉尘气流受吸尘风管4的作用经若干挡尘板5的通风孔从出口排出。大部分粉尘受到挡尘板5的阻挡和粘附沉降至输送带21上随物料一起被送走,少部分粉尘经过若干挡尘板5的阻挡和缓冲,使粉尘气流的风速降低和粉尘气流的浓度减少,这少部分的粉尘最后从吸尘风管4的出口排出,引入到下一级设置的除尘设备进行进一步的除尘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梅州市电业开发总公司,未经梅州市电业开发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742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废塑料片材除渣的装置
- 下一篇:便携式石材开槽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