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玻璃钢真空工艺的树脂收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72879.1 | 申请日: | 2013-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462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盖秀春;李旺;刘红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优利康达(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70/54 | 分类号: | B29C70/54;B29C70/44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11 | 代理人: | 李莉华 |
地址: | 300112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玻璃钢 真空 工艺 树脂 收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对成型复合材料的加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玻璃钢真空工艺的树脂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技术中玻璃钢真空工艺的树脂收集装置一般采用一根真空管与模具的抽气口进行抽取真空的操作,该真空管上设有一个T型管,T型管的一端通过一软管与抽气口连接,T型管的另一端通过一斜接头与真空管路相连,T型管的第三端与一箱体连接。存在进行数值收集工艺时,树脂收集器的操作复杂、管路繁琐导致密封性难以保证,保压能力差;产品制出后产品缺陷严重、质量差、修复困难、且极易产生报废产品等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应用在玻璃钢制品真空袋压工艺产品成型及RTM工艺产品成型的树脂收集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箱体、压盖、密封装置、压扣、控制阀和空压表;压盖和箱体通过压扣扣合时,密封装置对箱体与压盖之间形成的内腔进行密封,压盖或箱体上设置压力表,压盖上设置通孔,空压表通过通孔固定在压盖上,控制阀的一端通过控制阀通过通孔与压盖固定连接,与内腔可以进行液体、气体交换,控制阀的另一端与真空泵管路连接。
进一步,所述空压表设置在压盖中心。
进一步,所述通孔和控制阀不低于一个。
进一步,所述压扣设置有压紧装置,压紧装置为圆柱形,外表面设置外螺纹。外螺纹通过压盖外表面或箱体开口的外延对箱体和压盖施加反方向的压力。
进一步,所述压盖或箱体上设有密封装置。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多项密封措施,从部件上增加密封特性;有效改善产品质量,使收集工艺的操作更加简单,具有维修方便、加工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箱体 2、压盖 3、密封装置
4、压扣 5、控制阀 6、空压表
7、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箱体1、压盖2、密封装置3、压扣4、控制阀5和空压表66;箱体1是内径320mm、承压1.5MPA的高压锅锅体制成,压盖2是使用厚尼龙板材加工成的具有自吸密封功能和密封压条的压盖。压盖和箱体1通过压扣4扣合时,密封装置3对箱体1与压盖2之间形成的内腔进行密封。压盖2或箱体1上设置压力表,压盖2上设置通孔7,空压表6通过通孔7固定在压盖2上。箱体1与真空泵通过控制阀5连通,控制阀5的一端通过控制阀5通过通孔7与压盖2固定连接,与内腔可以进行液体、气体交换,控制阀5的另一端与真空泵管路连接。其作用在于:对树脂收集装置与真空泵间的接通、关闭进行控制。
进一步,所述空压表6设置在压盖2中心。
进一步,所述通孔7和控制阀5不低于一个。
进一步,所述压扣4设置有压紧装置,压紧装置为圆柱形,外表面设置外螺纹。外螺纹通过压盖2外表面或箱体1开口的外延对箱体1和压盖2施加反方向的压力,以使压盖2与箱体1紧密配合的压扣4。
进一步,所述压盖2或箱体1上设有密封装置3。
本实例的工作过程:
1.将压盖2安装在箱体1上,并用压扣4压紧。
2.将进气管与模具上的真空管路连接。
3.将带有控制阀5的出气端与真空泵管路连接。
4.启动真空泵使模具及树脂收集器达到真空状态。
5.关闭控制阀5同时关闭真空泵,使树脂收集装置处于保压状态。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优利康达(天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优利康达(天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7287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并沟线夹
- 下一篇:一种芯片叠层封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