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商用废弃食物垃圾处理器的垃圾暂存仓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72024.9 | 申请日: | 2013-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791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邓燕钧 | 申请(专利权)人: | 邓燕钧 |
主分类号: | B65F5/00 | 分类号: | B65F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刘媖 |
地址: | 51061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商用 废弃 食物 垃圾 处理器 暂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物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商用废弃食物垃圾处理器的垃圾暂存仓。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家庭日常生活产生的食物垃圾,如每餐吃剩的残渣食物、残菜、瓜皮、果屑等,其处理方式大多为将其装在塑料袋内,再由清洁工人转到垃圾站处理,如此处理方式不但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而且处理环节多、周期长,食物垃圾容易在塑料袋内腐烂变质,产生恶臭,滋生害虫、细菌,既影响环境卫生,又容易危及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同时由于垃圾塑料包装袋很难降解,必然再次造成环境污染。
针对食物垃圾的处理,市场上出现的食物垃圾处理器,可以将废弃食物破碎成粒状或糊状,直接排放到污渠,大大减轻了食物垃圾处理的工作量。但是现有的食物垃圾处理设备因其结构限制,其能存储的废弃食物量有限,处理时间拉长,容易阻塞且容易造成垃圾满溢,影响室内卫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垃圾暂存量大的用于商用废弃食物垃圾处理器的垃圾暂存仓。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商用废弃食物垃圾处理器的垃圾暂存仓,其特征在于:该垃圾暂存仓包括仓体,在仓体的顶面和底面上分别开设有垃圾进口和垃圾出口,在仓体内设有能够使废弃食物垃圾顺畅落下的垃圾分流器。
所述仓体的上部呈筒状,下部呈漏斗状。
所述在垃圾进口上设有一自动门,所述垃圾分流器设有两个,两个垃圾分流器间隔并排设置在仓体内的上部;或者所述仓口处设有一向仓体内倾斜的斜板,斜板的下端处设有所述垃圾分流器。
所述垃圾分流器包括转轴和安装在转轴上的叶片,转轴由一电机驱动。
所述仓体的上部设有与水源相连接的注水口。
所述仓体的上端部设有垃圾满溢探测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废弃食物垃圾存储量大且不易阻塞的优点。仓体能够暂存较多的食物垃圾,通过垃圾分流器能使废弃食物顺畅下落。
仓体的下部设置为漏斗状,有利于废弃食物在重力作用下滑落。而设置垃圾满溢探测器,则在垃圾过多即将满溢出时报警,避免发生溢出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叙述。
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商用废弃食物垃圾处理器的垃圾暂存仓,包括仓体1,在仓体的顶面和底面上分别开设有垃圾进口11和垃圾出口12,在仓体1内设有能够使废弃食物垃圾顺畅落下的垃圾分流器2。仓体1的上部呈筒状,下部呈漏斗状。
本实施例中,在垃圾进口11上设有一自动门3,自动门3能自动开启和关闭,关闭时能保证在工作时废弃食物的水渣不向外溅出。垃圾分流器2设有两个,两个垃圾分流器间隔并排设置在仓体1内的上部;垃圾分流器2包括转轴21和安装在转轴上的叶片22,转轴21由一电机驱动。
在仓体1的上部设有与水源相连接的注水口4;在仓体1的上端部设有垃圾满溢探测器5。
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商用废弃食物垃圾处理器的垃圾暂存仓,包括仓体1,在仓体的顶面和底面上分别开设有垃圾进口11和垃圾出口12,在仓体1内设有能够使废弃食物垃圾顺畅落下的垃圾分流器2。仓体1的上部呈筒状,下部呈漏斗状。
本实施例中,在垃圾进口11上设有一向仓体内倾斜的斜板6,斜板6倾斜设置,挡在垃圾进口11和垃圾出口12之间,能保证在工作时废弃食物的水渣不向外溅出。垃圾分流器2设置在斜板6的下端处;垃圾分流器2包括转轴21和安装在转轴上的叶片22,转轴21由一电机驱动。
在仓体1的上部设有与水源相连接的注水口4;在仓体1的上端部设有垃圾满溢探测器5。
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固定安装好,使垃圾出口与垃圾处理器的进口相连通即可。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的简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邓燕钧,未经邓燕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7202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超外差双向收/发电路
- 下一篇:应用在家电面板中的压花彩涂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