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顶喷式煤粉有机热载体锅炉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71816.4 | 申请日: | 2013-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032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席向东;周海能;王改;张文红;刘东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燃油锅炉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H7/00 | 分类号: | F24H7/00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沈孝敬 |
地址: | 311115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顶喷式煤粉 有机 热载体 锅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煤粉工业锅炉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煤粉或城市污泥为燃料,用于强制循环的顶喷式煤粉有机热载体锅炉。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的中小型有机热载体锅炉一般主要是以链条锅炉或手烧锅炉为主,它们一般以煤或木柴作为燃料,而这些锅炉的传统结构形式不适合于燃用精细粒度的煤粉,而以油、气作为燃料的盘管锅炉,由于其在燃油或燃气过程中,不会产生固体性灰渣,因此无论是立式还是卧式的结构形式,盘管之间的间隙都很小,没有考虑落灰的处置,因此也不适合于直接采用精细粒度的煤粉作为燃料。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是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旨在提供一种结构上能够很好地适应煤粉燃烧的中小型有机热载体锅炉。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包括燃烧器、炉膛、外部连接管、辐射管、炉膛出烟口、检修门、高温对流管束、清灰门、低温对流管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烧器设置在炉膛的顶部,呈垂直向下布置;所述的低温对流管束和高温对流管束上下设置在所述炉膛的外侧;所述的高温对流管束、低温对流管束、外部连接管和辐射管依次联通构成封闭的热媒循环系统;所述的炉膛为立式结构,底部设有落灰斗和出渣机。
本实用新型的顶喷式煤粉有机热载体锅炉,煤粉或城市污泥借一次风通过顶部燃烧器喷入立式炉膛,同时,经空气预热器加热后的高温空气也进入燃烧器与粉体燃料混合进入炉膛进行猛烈悬浮燃烧,烟气流程在7米左右,有利于煤粉的燃尽;在炉膛燃烧换热后的高温烟气转折180°向下进入对流管束进行对流换热,烟气再依次进入高温对流管束和低温对流管束,再经尾部受热面后排入烟气净化系统。炉膛内的积灰和对流管束的积灰通过落灰斗可自动落入出渣机,通过小车堆放到指定地点。高温对流管束、低温对流管束、外部连接管和辐射管,构成封闭的热媒循环系统。高温对流管束管中的热媒进入低温对流管束,再通过外部连接管进入辐射管,通过出口集箱进入外部管道输送到用热设备,期间产生的水汽可通过各部件的高排管排入高位槽再排入大气。导热油的流程遵循了低进高出的原则,热媒管内不积气,避免管子局部过热。所述的外部连接管置于锅炉本体外部,不受热,有利于热媒的流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炉膛下部一侧装有一个防爆门,可提高锅炉燃烧的安全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改进,所述炉膛的侧面还设有检修门和至少一个清灰门,通过清灰门可进行手动吹灰。通过检修门上的小孔可检查锅炉的燃烧状况和各受热面的积灰情况。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采用分级燃烧技术,炉膛内送入三次风,整个温度场均匀,可有效阻止炉膛结焦和降低氮氧化物的生成。再配以前炉膛温度加后炉膛温度控制及显示,以及负压检测及控制,可全面掌控燃烧情况,并有效防止结焦和积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顶喷式燃煤粉有机热载体锅炉的结构图。
图2是图1的A-A向剖视图,图3是图1的B-B向剖视图。
图中,1-燃烧器,2-炉膛,3-外部连接管,4-辐射管,5-防爆门,6-落灰斗,7-出渣机,8-炉膛出烟口,9-检修门,10-高温对流管束,11-清灰门,12-低温对流管束。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顶喷式煤粉有机热载体锅炉,包括燃烧器1、炉膛2、外部连接管3、辐射管4、炉膛出烟口8、检修门9、高温对流管束10、清灰门11、低温对流管束1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烧器1设置在炉膛2的顶部,呈垂直向下布置;所述的低温对流管束12和高温对流管束10上下设置在所述所述炉膛2的外侧;所述的高温对流管束10、低温对流管束12、外部连接管3和辐射管4依次联通构成封闭的热媒循环系统;所述的炉膛2为立式结构,底部设有落灰斗6和出渣机7。
所述的低温对流管束12和高温对流管束10上下垂直设置,并通过连管联通。
所述的炉膛2下部右侧设有防爆门5。所述炉膛2侧面需要清灰的适当位置设有和多个清灰门11和检修门9。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煤粉或城市污泥借一次风通过顶部燃烧器1喷入炉膛2,同时,经空气预热器加热后的高温空气也进入燃烧器1与粉体燃料混合进入炉膛2内进行猛烈悬浮燃烧;在炉膛燃烧换热后的高温烟气从炉膛下部的炉膛出烟口8处转折180°向上进入高温对流管10进行对流换热,再垂直向上进入低温对流管12进行对流换热,烟气再进入尾部余热利用装置,后排入烟气净化系统。在烟气净化系统内,烟气中的固体颗粒被清除掉,从而可控制锅炉污染物的排放量。
低温对流管束12、高温对流管束10、辐射管4和外部连接管3,构成封闭的热媒循环系统。高温对流管束10管中的热媒通过连接管进入低温对流管束12管中,再通过外部连接管3进入辐射管4,再通过出口集箱进入外部管道输送到用热设备,期间产生的水汽可通过各部件的高排管排入高位槽再排入大气。导热油的流程遵循了低进高出的原则,热媒管内不积气,避免管子局部过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燃油锅炉有限公司,未经杭州燃油锅炉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7181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