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叉车报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70584.0 | 申请日: | 2013-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955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吴金贤;刘光胜;郭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尤恩叉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F17/00 | 分类号: | B66F17/00;B66F9/07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404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叉车 报警装置 | ||
实用新型公开了电动叉车报警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雷达测距和检测过载的报警装置,其属于电子技术领域。
近年来,由于物价的飞速上升,对于企业来讲,建仓房,买仓房、租仓房,都成为了企业将要承担的大部分成本。因此企业想尽办法利用仓房的空间,导致工作通道窄,堆垛高度高的情总出现。
第一,叉车没有采取任何减小安全措施,只凭驾驶员的经验估计作业四周情况,等发现存在问题时,已经措手不及了,导致事故发生。
第二,叉车没有采取任何过载安全措施,只凭驾驶员估计重量,会出现过载或距过载量相关很多的情况出现,这样工作效率低,不安全,不精确。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特公开了一种电动叉车报警装置,本实用新型用最简单的结构,实现雷达测距及过载报警装置。
电动叉车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雷达设备(101)、重量传感器(102)、DSP(103)、驱动器(104)、报警器(105);所述雷达设备(101)和重量传感器(102)分别信号连接DSP(103);所述DSP(103)分别信号连接所述驱动器(104)、报警器(105)。
所述雷达设备(101)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雷达(106)。
所述雷达设备(101)有第一雷达(1061)和第二雷达(1062)。
所述第一雷达(1061)装于电动叉车最前端的货叉处。
所述第二雷达(1062)装于电动叉车的尾部。
所述重量传感器(102)连接电动叉车的门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自动感应,定位精确,存取货物方便,安全可靠,节约时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自动感应,定位精确,存取货物方便,安全可靠,节约时间。
图1为门架倾斜器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电动叉车报警装置,包括雷达设备(101)、重量传感器(102)、DSP(103)、驱动器(104)、报警器(105);所述雷达设备(101)和重量传感器(102)分别信号连接DSP(103);所述DSP(103)分别信号连接所述驱动器(104)、报警器(105)。
进一步所述雷达设备(101)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雷达(106)。
进一步所述雷达设备(101)有第一雷达(1061)和第二雷达(1062)。
进一步所述第一雷达(1061)装于电动叉车最前端的货叉处。
进一步所述第二雷达(1062)装于电动叉车的尾部。
进一步所述重量传感器(102)连接电动叉车的门架。
叉车在作业行走过程中,第一雷达(1061)时刻检测前端周转环境,确保叉车安全行驶或作业,当检测距离小于出厂程序设计的数值时,第一雷达(1061)将信号发送至DSP(103),经过DSP(103)处理后,分别将处理后的信息通过信号传输至驱动器(104)和报警器(105),驱动器强迫停止叉车移动,并由报警器发出报警声音提醒驾驶员。
叉车在作业行走过程中,第二雷达(1062)时刻检测后端周转环境,确保叉车倒车或转弯安全,当检测距离小于出厂程序设计的数值时,第二雷达(1062)将信号发送至DSP(103),经过DSP(103)处理后,分别将处理后的信息通过信号传输至驱动器(104)和报警器(105),驱动器(104)强迫停止叉车移动,并由报警器(105)发出报警声音提醒驾驶员。
叉车在作业在叉取货物时,重量传感器(102)检查到所叉取货物的重量超过出厂程序设计的范围值时,重量传感器(102)将信号发送至DSP(103),经过DSP(103)处理后,将处理后的数据传输至驱动器(104),强迫停止叉车起升装置工作并同时由报警器(105)发出报警声音提醒驾驶员。
以上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作最形象直观的描述,本实用新型不只限于上述描述方式,且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与上述实施例描述不同或经改变后,实现同样功能、用途、有益效果的均属于本实用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尤恩叉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尤恩叉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7058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