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重卡专用交叉油槽角接触关节轴承套圈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69358.0 | 申请日: | 2013-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465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洪文彬;郑国容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福山轴承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33/58 | 分类号: | F16C33/58;F16C33/66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文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5 | 代理人: | 廖仲禧 |
地址: | 3623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专用 交叉 油槽 接触 关节轴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叉油槽角接触关节轴承部件领域,具体涉及重卡专用交叉油槽角接触关节轴承套圈。
背景技术
轴承套圈是轴承的重要零部件,为了进一步增强轴承的运转性能,降低摩擦,现有的轴承套圈在其内球面上会设置供容纳润滑油的油槽,这些是相互平行或垂直的构造形式,但是由于轴承长期承受普遍存在的沿轴承套圈径向或轴向的拉力或压力作用,经常在油槽处出现断裂等情况,严重影响了轴承的使用寿命。
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坚实耐用,使用寿命长的重卡专用交叉油槽角接触关节轴承套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重卡专用交叉油槽角接触关节轴承套圈,包括套圈本体,所述套圈本体的内球面具有油槽,所述油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套圈本体的内球面上的其它油槽纵横交错成网状,并与所述套圈本体所处的环面成锐角。
上述套圈本体的内球面布设有多条上述油槽。
上述油槽交错成网状。
上述油槽的横截面为半圆弧状。
上述套圈本体为交叉油槽角接触关节轴承套圈。
上述套圈本体为交叉油槽角接触关节轴承外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重卡专用交叉油槽角接触关节轴承套圈,由于其油槽的延伸方向与内球面上的其它油槽纵横交错,成网状结构,突破传统轴承套圈内球面上的油槽平行或垂直的构造形式,克服传统轴承套圈的油槽因长期承受普遍存在的沿轴承套圈径向或轴向的拉力或压力作用而易发生断裂等情况的缺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重卡专用交叉油槽角接触关节轴承套圈,其结构简单合理,更加坚实耐用,使用寿命长,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套圈本体 2-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本实用新型的重卡专用交叉油槽角接触关节轴承套圈,如图1-3所示,包括套圈本体1和设于套圈本体1的内球面上的油槽2。
改进之处在于,油槽2的延伸方向与内球面上的其它油槽纵横交错,成网状结构,并与套圈本体1所处的环面成锐角,不易因轴承套圈受到径向或轴向的拉力或压力作用而发生断裂等情况。
为了进一步增强对轴承的润滑效果,优选地,套圈本体1的内球面布设有多条油槽2;进一步优选,油槽2交错成网状。
为了进一步防止油槽2处应力集中,增强轴承套圈的强度,优选地,油槽2的横截面为半圆弧状。
优选地,套圈本体1为重卡专用交叉油槽角接触关节轴承套圈。
优选地,套圈本体1为重卡专用交叉油槽角接触关节轴承外圈。
本实用新型的重卡专用交叉油槽角接触关节轴承套圈,油槽的横截面优选为半圆弧状,也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油槽的具体延伸方向、数量和分布形式等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
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图示和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福山轴承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福山轴承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6935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传递轴向力的联轴器及连接装置
- 下一篇:零间隙滚道回转支承及其回转驱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