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插箱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67937.1 | 申请日: | 2013-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203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赵保周;戴嘉鹏;王振琪;郑宁生;陈进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专利中心 11010 | 代理人: | 田俊峰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用于服务器设备、模块类设备的插箱。
背景技术
随着云计算的兴起,无论通信设备,还是IT设备,都对存储、运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导致了刀片服务器的诞生。每一个刀片相当于一台服务器,实现运算、存储;或者同时具有运算与存储功能。
目前市场上刀片服务器的种类也很多,企业级刀片服务器是其中较为复杂的一种,作为政府、企事业单位的运算存储中心。通常前侧为供计算或存储的刀片模块,后侧为输入输出的交换模块,机框管理模块、电源模块放置的位置各不相同,有的在前面,有的在后面。目前的许多刀片服务器没有将不同模块的散热通道区分开,导致前一模块的热量对后一模块产生影响;或者设置了不同的散热通道,但是没有进行系统的考虑优化,发挥系统的最大能力,同时一旦某一模块损坏维护,必须立即插上备件或者用假模块代替,否则系统散热不能保持平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插箱,用以解决现有技术散热通道不区分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插箱,包括前插箱、后插箱和背板;其中,背板设置在前插箱和后插箱之间;前插箱中设置有刀片区域;刀片区域通过横隔板、竖隔板分割为多个腔体,其中,竖隔板为固定结构,横隔板为可拆卸结构;每个腔体都设置翻门组件。
进一步,翻门组件包括翻门、固定块、转轴和扭簧;其中,翻门包括两个圆环结构和两个凸台;转轴安装扭簧、固定块后装入圆环结构上,扭簧一端卡入凸台中;所述翻门组件安装在竖隔板上,竖隔板上设置有凹槽。
进一步,插箱中安装风扇模块的对应位置也设置有翻门组件。
进一步,风扇模块采用百叶窗结构。
进一步,刀片区域的两侧设置有左侧进风口和右侧进风口,其中,左侧进风口由左侧板与左内衬板构成;右侧进风口由右侧板和右内衬板构成。
进一步,前插箱下部还设置有电源进风口。
进一步,后插箱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分设置安装各模块的功能区,后部分安装背板。
进一步,前部分从上到下依次为风扇区域、交换模块区域、机框管理模块区域、风扇区域和电源模块区域。
进一步,交换模块区域、机框管理模块区域两侧设置有凹槽区域,与前插箱的导板对应,并开有进风孔。
进一步,电源模块区域与前插箱的电源进风口形成独立的电源风道。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插箱采用分层的独立散热通道,使得各功能模块散热之间互不影响,同时根据模块功耗不同设置不同的进风口大小,使得各模块的散热维持在同一水平,达到最优状态,提高系统的利用率。同时,在主要的模块散热通路中,设置翻门机构,当模块损坏维护时,不需要立即填补备用模块,维持系统的散热平衡,也可减少厂商增加备附件的成本,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插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翻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翻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后插箱风扇模块翻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风扇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前插箱多个翻门组件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后插箱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前插箱满配刀片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后插箱满配各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插箱三层风道的第一、第三层风道的风流向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风道的插箱三层风道的第二层风道的风流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一种插箱,包括:前插箱1、后插箱2和背板3;其中,背板3设置在前插箱1和后插箱2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679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