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胸腔闭式引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67497.X | 申请日: | 2013-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391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赵芳;李小飞;张涛;李沛;朱以芳;陈德凤;齐海妮;高扬;房亚军;李桂珍;王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芳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M2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38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胸腔 引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胸腔闭式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胸腔闭式引流装置是心、胸外科临床治疗时常用器械,目前应用于临床的有很多种具体结构,但在使用过程中现有装置都存在以下缺陷:1、瓶体软,接负压吸引时瓶体多被吸瘪。2、胸液标本提取不方便。3、更换胸液不方便。4、胸引管须经缝皮固定,缝合复杂并易脱管,增加了医疗事故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胸腔闭式引流装置,结构简单,便于使用,不需要通过缝皮固定,且能避免瓶身吸瘪,便于提取胸液标本和更换胸液。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瓶,引流瓶内通过档板分为用于盛放水的第一腔体和用于盛放胸液的第二腔体,第一腔体内设置有连通管,连通管的顶部穿过档板与第二腔体的上部相通,连通管的底部与引流瓶的底面不接触设置,引流瓶的上方设置有负压接头和胸引管,负压接头与第一腔体相通,胸引管与第二腔体相通,胸引管的远端端部钝圆封闭且在侧面开有侧孔,胸引管的管体上设置有可移动的充气球囊以及用于固定充气球囊的固定卡。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包括:
引流瓶和胸引管为一体式结构。
第二腔体的底部开有排液口。
胸引管的管体上安装有三通阀。
档板为竖直方向设置。
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体积比为1∶3。
引流瓶的底部螺纹安装有底托盖。
胸引管为弹性硅胶管制成。
引流瓶由硬质透明材质制成且为圆柱形状。
侧孔的数量为两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充气球囊用于将胸引管在患者体内固定,不需要缝皮固定;引流瓶的底部安装有底托盖,解决了接负压时瓶身吸瘪的问题;三通阀便于提取胸液标本,排液口用于更换引流胸液。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胸腔闭式引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引流瓶,2.胸引管,3.档板,4.连通管,5.排液口,6.负压接头,7.底托盖,8.侧孔,9.充气球囊,10.三通阀。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包括硬质透明材质制成的圆柱形引流瓶1,引流瓶1内设置有竖直方向的档板3,档板3将引流瓶的内部分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引流瓶1的容积为800ml,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体积比为1∶3,第一腔体用于盛放水,第二腔体用于盛放胸液,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实现水与胸液的分离。
第一腔体内设置有连通管4,连通管4为透明塑料制成的倒L形状,连通管4的顶部穿过档板3与第二腔体的上部相通,连通管4的底部与引流瓶1的底面不接触设置,通常与引流瓶1的底面距离2cm。引流瓶1的上方设置有负压接头6和胸引管2,负压接头6与第一腔体相通。胸引管2为弹性硅胶管制成,可抗0.04kp负压吸引,长50cm~75cm,管体为适应各年龄段患者及不同引流部位的需求可以选择使用直径1cm或2cm的粗细两种规格。胸引管2与引流瓶1为一体式结构。胸引管2与第二腔体相通,胸引管2的远端端部钝圆封闭且在侧面开有两个侧孔8。胸引管2的管体上设置有位置可移动的充气球囊9以及用于固定充气球囊9的固定卡。
第二腔体的底部开有排液口5。胸引管2的管体上安装有三通阀10,用于留取标本及关闭胸引管2之用。引流瓶1的底部螺纹安装有底托盖7,底托盖7能增加引流瓶1的硬度,使引流瓶1稳当的放置,并可以旋下当瓶盖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芳,未经赵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6749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排气止液精密过滤输液器
- 下一篇:一种按摩椅机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