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关节镜线缆固定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67415.1 | 申请日: | 2013-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746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王谦;易诚青;王秋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00 | 分类号: | A61B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地址: | 20008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关节 线缆 固定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一种关节镜线缆固定器。
背景技术
关节镜手术是一种治疗各类关节部位的微创手术方式,此类手术涉及包括进水、出水、吸引、光源、刨削器、射频消融等各类器械的线缆装置。众多线缆必须有序、有效固定才能方便手术。目前,各类线缆系统仅由无菌纱布等术中现有材料捆扎固定,没有专用的特殊线缆收集固定装置进行固定,这样非常容易导致线缆的缠绕、滑落。从而造成手术者的操作不便或者手术器械的污染,进而影响到关节镜手术的顺利进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有序、有效地收集和固定各类关节镜手术线缆的关节镜线缆固定器。
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关节镜线缆固定器,包括一固定器本体,所述固定器本体的两端相互卡合形成一环状,所述固定器本体的内表面沿所述环状的轴向开设有复数卡槽,所述固定器本体连接一连接线的第一端,所述连接线的第二端连接一固定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固定器本体的第一端设有一凹槽,所述固定器本体的第二端对应所述凹槽设有一凸条,所述凸条卡合于所述凹槽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卡槽呈弧状,直径与所述关节镜线缆直径匹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卡槽的边缘设有唇状突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固定器本体为长条形的软质橡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固定夹的材质为硬质塑料。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是:利用固定器本体的弧形卡槽将关节镜线缆有序、有效地进行分类固定,并通过卡槽边缘的唇状突起,良好地固定线缆,再利用固定夹将固定器本体固定于手术巾单上,使用方便,避免了线缆的缠绕及滑落,方便各类关节镜手术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关节镜线缆固定器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关节镜线缆固定器卷曲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关节镜线缆固定器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关节镜线缆固定器的另一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关节镜线缆固定器的端部连接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首先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关节镜线缆固定器1主要由一固定器本体10、一连接线11和一固定夹12组成。固定器本体10为长条形软质橡胶,展开的固定器本体10的上表面开设有复数道宽窄不一的卡槽13,卡槽13呈弧状,直径大小与各种关节镜线缆的直径匹配,以便将各种规格的关节镜线缆放置于卡槽13内。配合图2-图5所示,固定器本体10的第一端101设有一凹槽14,固定器本体10的第二端102对应该凹槽14设有一凸条15,将固定器本体10的第一端101和第二端102同时向上卷曲,使凸条15卡合于凹14槽内,固定器本体10形成一环状,卡槽13沿环状的固定器本体10的轴向方向设置,随着固定器本体10的卷曲,卡槽13开口端的口径相应减小,可将关节镜线缆固定于卡槽13内,并且在卡槽13的边缘设置有唇状突起16,以确保关节镜线缆在卡槽13中的良好固定,防止关节镜线缆从卡槽13中滑脱。在使用时,连接线11的第一端111连接在固定器本体10上,连接线11的第二端112连接由硬质塑料制成的固定夹12,在关节镜手术中,将固定夹12固定在手术巾单上,以固定固定器本体10,方便使用。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未经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674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