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固体燃料炉灶的气化燃烧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67023.5 | 申请日: | 2013-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159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叶绍国;刘金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绍国 |
主分类号: | F23B90/06 | 分类号: | F23B90/06 |
代理公司: | 西安西交通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17 | 代理人: | 田洲 |
地址: | 725000 陕西省安康市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体燃料 炉灶 气化 燃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化燃烧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能燃烧煤和生物质的固体燃料炉灶上使用的气化燃烧器。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不可再生能源的紧张,能源价格的上涨,越来越多的生物质资源需要开发利用,现有的各种炉灶上使用的气化燃烧器,大多数使用的燃料单一,并且多为不可再生能源或对燃料要求较高,都存在着供氧不足、进风不均匀、燃烧不稳定、不充分、烟尘较大、冷炉点火起火慢、可持续燃烧时间短,热交换速度慢,热效率低的问题,而且燃烧器上没有封火装置,尤其是在使用生物质固体燃料时不能封火,每次使用时,需重新生火,费时费力很麻烦,在使用煤炭时虽然可以封火,但是在封火过程中还是在不停的消耗着煤炭,既浪费能源又污染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固体燃料炉灶的气化燃烧器,适用于以燃烧固体燃料的锅炉、热风炉以及任何结构的取暖炉、商用和家用炉灶等燃烧设备使用,使用时将其放置在炉灶上、把固体燃料装在炉灶的炉芯内从顶部点燃,燃烧的火焰从上向下充分气化燃烧,延长烟火在炉灶内的燃烧时间强化燃烧过程,冷炉点火方便快捷,在燃烧过程中无论是自然给风或用鼓风机强制给风助燃都能供氧充足进风均匀,气化燃烧稳定充分,可持续燃烧时间长。热效率高,无异味无焦油,排放的烟尘符合国家排放标准,保护环境而且能延长封火时间节省燃料,达到高效节能环保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固体燃料炉灶的气化燃烧器,包括第一芯体;第一芯体上设有若干个第一进风气化助燃孔,第一芯体的内壁上设有封火盖挡板;第一芯体的封火盖挡板上活动装置有旋风助燃器或活动封火盖;活动旋风助燃器包括第二芯体、设置于第二芯体上部的顶壁和设置于第二芯体下部的底壁;第二芯体环周设有若干个第二进风气化助燃孔,底壁上设有若干个第三进风气化助燃孔;所述第三进风气化助燃孔为斜向一致的斜孔。
所述第一进风气化助燃孔设置于活动封火盖上方;活动封火盖的排烟孔上面设置有调节排烟孔大小的调节板,封火时根据炉芯内燃料排烟浓度大小的需要通过调节板随时调节排烟孔的大小进行排烟。
所述若干个第一进风气化助燃孔排布成一排或者多排,每排的第一进风气化助燃孔沿第一芯体环周布置。
第一芯体的上部和下部设有与炉灶体和炉芯对接安装的上边沿和下边沿。
第一芯体上下两端为贯通结构。
第一芯体包括上部和下部,上部和下部的形状是圆柱体、圆锥体、椭圆体或方形体。
第一芯体上部的第一进风气化助燃孔和第二芯体上第二进风气化助燃孔和底壁上的第三进风气化助燃孔为圆形孔、方形孔、条形孔、椭圆形孔、三角形孔或梯形孔;第一进风气化助燃孔和第二进风气化助燃孔为直向设置的孔和斜向设置的孔。
第一芯体外部周围设置有外罩,外罩与第一芯体之间形成夹套式结构,外罩下边端与第一芯体之间设置有燃烧器进风口;外罩的上边端与第一芯体之间密封;外罩与第一芯体之间为燃烧器进风通道;外罩将第一芯体上部和第一进风气化助燃孔设置于其内。
第二芯体的底壁和顶壁与燃烧器第一芯体对接密封。
第一芯体和第二芯体之间形成环形风道;第一芯体安装在炉灶的炉芯上与炉灶体形成密封结构;外罩与炉灶体之间设置有进风预热通道,炉灶体二次进风口、进风预热通道、燃烧器进风口和燃烧器进风通道连通;燃烧器进风通道经第一进风气化助燃孔连通第一芯体与第二芯体之间的环形风道;环形风道通过第二芯体底壁上的第三进风气化助燃孔连通炉灶的炉芯内部;环形风道通过第二芯体上的第二进风气化助燃孔连通第二芯体内部。
所述第一芯体内设置有取放自如的活动旋风助燃器,旋风助燃器第二芯体的底壁上第三进风气化助燃孔为斜向一致的斜孔,斜向一致的斜孔结构在使用鼓风机强制给风助燃时,使进入炉灶的炉芯内的气流旋转供风,火焰呈旋转式燃烧,冷炉点火容易、上火快,燃烧更充分,热效率更高,火力强劲,烧煮速度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绍国,未经叶绍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670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放疗头部固定装置
- 下一篇:妇产科用给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