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主动悬挂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66577.3 | 申请日: | 2013-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398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发明(设计)人: | 卢国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卢国波 |
主分类号: | F16F15/02 | 分类号: | F16F15/02;F16F1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动 悬挂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主动悬挂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运用在缓冲减震等器械设备上的主动悬挂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化建设,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对物质的追求不再满足于量,而更多的是对其质的追求,特别是在使用时的舒适度。而在缓冲减震方面,人们感受最多的就是交通工具,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汽车等交通工具代步,并且更多的由速度方便转向对舒服的追求。当汽车在不平的道路上行驶时会对缓冲减震方面有更明显的体现。而此时发挥作用的便是运用在汽车上的悬挂装置(或叫减压震装置)。
相关技术的悬挂装置包括缓冲弹簧,其通过缓冲弹簧的伸缩能力实现对冲击力的缓冲,从而实现减振效果。
然而,相关技术的的悬挂装置的减震属于一种被动的减震,单纯的靠缓冲弹簧的伸缩能力实现减震,其局限性很大,往往减震效果都不太让人满意,特别是遇到凹凸度较大的路面仍会有较大幅度的上下颠簸,使乘坐人员感到不舒服。
因此,实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主动悬挂装置以克服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减震效果更优的主动悬挂装置。
根据上述的技术问题,设计了一种主动悬挂装置,其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主动悬挂装置,其包括对所受的外界冲击力进行缓冲的第一减震单元和第二减震单元,及减震轴承部,所述减震轴承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减震单元固定相连,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减震单元固定相连。
优选的,所述第一减震单元包括承载外界承载物的可移动的固定部和与所述固定部相连的第一减震弹簧;所述第二减震单元包括与所述外界固定相连具有收容空间的定位部和固定收容在所述定位部内的第二减震弹簧。
优选的,所述减震轴承部的一端设有具有收容空间的收容部,其另一端设有截面呈T型的连接部,所述第一减震单元的第一减震弹簧固定设置在所述收容部内,所述第二减震单元的第二减震弹簧与所述减震轴承部的连接部固定相连,并且所述连接部卡设在所述定位部内。
优选的,所述主动悬挂装置还包括同时连接所述第二减震单元和所述减震轴承部的且具有伸缩性的减震调节部。
优选的,所述减震调节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减震单元的定位部固定相连,其另一端与所述减震轴承部的收容部固定相连。
优选的,所述第一减震单元和所述第二减震单元皆包括螺旋弹簧,所述减震调节部包括扭力杆弹簧。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主动悬挂装置结构简单、减震效果更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动悬挂装置的一种减震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动悬挂装置的另一种减震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主动悬挂装置10,其包括对所受的外界冲击力进行缓冲的第一减震单元1和第二减震单元2,及减震轴承部3,减震轴承部3的一端与第一减震单元1固定相连,其另一端与第二减震单元2固定相连。具体的,本实用新型主动悬挂装置10的第一减震单元1包括承载外界承载物(未图示)的可移动的固定部11和与固定部11相连的第一减震弹簧12;第二减震单元2包括与外界固定相连具有收容空间的定位部21和固定收容在定位部21内的第二减震弹簧22。
减震轴承部3的一端设有具有收容空间的收容部31,其另一端设有截面呈T型的连接部32,第一减震单元1的第一减震弹簧12固定设置在收容部31内,第二减震单元2的第二减震弹簧22与减震轴承部3的连接部32固定相连,并且连接部32卡设在第二减震单元2的定位部21内。这种结构设置可以使得本实用新型的主动悬挂装置10工作时不容易因外力过大而断开,其可靠性更好。
本实用新型的主动悬挂装置10可以运用在汽车防震、飞机降落减震等,在此以安装在汽车座椅为例进行说明,将第一减震单元1设置在上,第二减震单元2设置在下,第一减震单元1与第二减震单元2之间具有固有工作行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卢国波,未经卢国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6657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