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LNG生产设备的酸气排放前置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66000.2 | 申请日: | 2013-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398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厉忠伟;李均方;段大少;王加壮;周发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油天然气广安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04 | 分类号: | B01D53/04;C10L3/06 |
代理公司: | 重庆志合专利事务所 50210 | 代理人: | 徐永谦 |
地址: | 638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lng 生产 设备 排放 前置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化天然气领域,具体涉及一种LNG生产设备的酸气排放前置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LNG是英语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的缩写。申请人公司原有的LNG生产设备是按照输入进设备的天然气H2S含量应小于1.3ppm设计的,H2S浓度极小,不需要对排放的气体进行处理,因此采用直接将脱碳系统的汽提塔再生二氧化碳就地高空排放的设计。但是由于我国管输天然气标准的H2S含量小于15mg/m3,经换算,我国管输天然气标准的H2S含量小于 10.5ppm,远远大于原有设计的1.3ppm。而脱碳装置采用活性MDEA(甲基二乙醇胺)法,脱碳装置在脱除天然气中的CO2的同时优先脱除天然气中的H2S。参见图2,脱碳系统的汽提塔1的再生二氧化碳经压力调节阀4后再通过高空排放管9就地高空排放的同时,脱除的高浓度的硫化氢也会不断地排放到空气中,导致硫化氢排放量严重超标。经申请人公司对原有的LNG生产设备废气排放检测,气体排放口3的H2S含量高达1500ppm~2000ppm以上。H2S为有剧毒的酸性气体,它对人体的致命浓度为500ppm,还能在水中溶解。因此汽提塔的排放口排出的H2S不仅会严重污染水和空气,影响周围人们的生活,还会导致员工H2S中毒致命,安全风险极大。因此需要对设备进行改造,以降低高空排放气体的H2S含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LNG生产设备的酸气排放前置处理装置,该装置通过在汽提塔下端的回流罐上端侧壁的气体排放口与高空排放管之间设置脱硫塔,脱除高空排放气体中的H2S,降低了高空排放气体的H2S含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LNG生产设备的酸气排放前置处理装置,包括汽提塔,所述汽提塔下端设有回流罐,所述回流罐的上端侧壁上设有气体排放口,所述气体排放口通过管道连接用于控制汽提塔压力的压力调节阀,所述压力调节阀的下游端依次设置气液分离罐、脱硫塔,所述气液分离罐的进口通过管道连接压力调节阀,所述气液分离罐顶部的出口通过管道连接脱硫塔的进口,所述脱硫塔的出口连接高空排放管。
所述脱硫塔为多个,所述多个脱硫塔分为2~3组,每组由1个脱硫塔或者2个相串联的脱硫塔组成,每组脱硫塔可通过设置的换向阀切换。
所述脱硫塔中装填为固体活性氧化铁的脱硫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在汽提塔下端的回流罐上端侧壁的气体排放口与高空排放管之间设置脱硫塔,脱硫塔内的脱硫剂将酸气中的H2S吸附到脱硫剂的小孔中,从而脱除酸气中的H2S,降低了高空排放气体的H2S含量,使高空排放气体中H2S含量降至1ppm以下,达到了国家有关条例中规定的排放标准。又因为高空排放气体中H2S含量的降低使作业现场人员与周围人们的生活环境得以大大改善,降低了岗位人员巡检时中毒的风险。并且汽提塔下端的酸水回流罐上端侧壁的气体排放口与脱硫塔之间设有气液分离罐,用于酸气的干燥处理,保证了脱硫效果。气液分离罐与汽提塔下端的回流罐上端侧壁的气体排放口之间还设有压力调节阀,用于控制汽提塔的压力,保证脱除的酸气排放掉。所述脱硫塔为多个,多个脱硫塔串并联于气液分离罐和高空排放管之间,这些脱硫塔可通过设置的换向阀切换,所述多个脱硫塔分为2~3组,每组由1个脱硫塔或者2个相串联的脱硫塔组成,便于脱硫塔吸附饱和后的切换或检修。所述脱硫塔中装填为固体活性氧化铁的脱硫剂,氧化铁脱硫剂的硫容大、价格低、可在常温下空气再生,且可以在无氧条件下脱除酸气中H2S,脱硫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示意图。
附图中,1为汽提塔,2为回流罐,3为气体排放口,4为压力调节阀,5为气液分离罐,6为第一脱硫塔,7为第二脱硫塔,8为第三脱硫塔,9为高空排放管,10为第一换向阀,11为第二换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油天然气广安有限公司,未经华油天然气广安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660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腔镜器械放置袋
- 下一篇:FREDDY技术超细光纤腔内无损伤激光碎石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