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医用恒温BaSO4搅拌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63175.8 | 申请日: | 2013-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208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2 |
发明(设计)人: | 王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晶 |
主分类号: | B01F13/08 | 分类号: | B01F13/08;B01F1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7500 山东省枣庄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医用 恒温 baso sub 搅拌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由温控器、电机、集成运放构成,加热煮沸及BaSO4溶液恒温控制的医用恒温BaSO4 搅拌器技术。
背景技术
目前医院放射科食道、胃肠造影检查采用口服BaSO4干混悬剂,使用浓度在200%以上,由于BaSO4易沉淀,使用浓度大,在为病人做钡餐检查前,医务人员要对BaSO4干混悬剂加温开水进行手工搅拌,费时费力,饮用温度难以控制。本设计弥补了以上不足,采用恒温自动均匀搅拌,代替手工搅拌,方便了医务人员,提高了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医用恒温BaSO4 搅拌器可以自动加热煮沸,并能恒温控制在直饮温度,实现电动搅拌,并且速度可调,大大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并且温度适宜,搅拌均匀,造影效果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医用恒温BaSO4 搅拌器,包括底座、电机、容器、绝缘盘,电机安装在底座上,绝缘盘与容器的内壁连接,特征是:电机的主轴上装有磁铁,绝缘盘的下面装有加热盘,搅拌棒装在容器内的主轴上,底座上还装有控制电路,控制电路由加热煮沸电路、恒温控制电路、电机调速电路、整流电路和状态指示电路五部分组成。
进一步,加热煮沸电路A由加热器RL、干烧温控器ST1、沸腾温控器ST2、按钮S2、交流继电器J1、电阻R2和电容C2组成,交流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2与加热器RL串联后与干烧温控器ST1串联;沸腾温控器ST2与常开触点J1-1串联后整体再与按钮S2并联,最后与交流继电器J1串联,电阻R2与电容C2串联后与常开触点J1-2并联。
恒温控制电路B由稳压器LM7812、运算放大器LM393A、三极管V1、电阻R6、R7、R8、R9、电容C6和电容C7 、热敏电阻RT、可调电阻VR2、继电器J2组成,交流继电器J1的常闭触点与稳压器LM7812的Vin端连接;电容C6和电容C7并联后,一端与稳压器LM7812的Vout端连接,另一端接地;电阻R6与热敏电阻RT串联,电阻R7与可调电阻VR2串联,运算放大器LM393A同相端连接在A点,运算放大器LM393A反相端连接在B点,运算放大器LM393A输出端与电阻R8串联后与三极管V1的基极相连接;继电器J2与三极管V1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V1的发射极接地。
电机调速电路C包括三端可调稳压器LM317、电阻R5、可调电阻VR1、按钮S3、电容C5、电容C4、二极管D6,三端可调稳压器LM317的GND端与可调电阻VR1串联后接地,三端可调稳压器LM317的GND端与Vout端并联有电阻R5,三端可调稳压器LM317的Vout端与电容C5串联后接地,三端可调稳压器LM317的Vout端还串联有按钮S3然后与电机的正极相连,电机的负极接地;二极管D6与电容C4并联后与电机并联。
整流电路D由电阻R1、电容C1、保险丝FU2、整流桥、电容C3组成,电阻R1与电容C1并联后与保险丝FU2串联,最后与整流桥连接,整流桥输出端的正极与电容C3串联后接地。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该设计实现了对BaSO4溶液的加热至沸腾,又能够自动维持在液体可以直接饮用的温度值上的恒温控制。具有电机对BaSO4溶液的无接触混合搅拌、任意调速等功能。避免了污染,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医疗服务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控制电路的电气原理图。
附图中:1、底座; 2、磁铁; 3、溶液; 4、容器; 5、搅拌棒; 6、绝缘盘; 7、加热盘; 8、主轴; 9 、电机;
A、加热煮沸电路; B、恒温控制电路; C、电机调速电路; D、整流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搅拌器从机械结构上分为上下两部分,其上部大部分为盛溶液的容器,其内部在容器4底端主轴8上安装有搅拌棒5。搅拌器底部固定有搅拌用的电机9,其主轴上装有磁铁2;紧贴绝缘盘6的下面装有加热盘7,加热盘7内置有加热器RL。
温控器(ST1、ST2)及恒温控制的热敏电阻RT作为温度传感器装在容器4底端。容器4底端还固定有控制电路板、电源、熔断器、LED指示元件及控制按钮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晶,未经王晶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6317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