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榨油机电子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63128.3 | 申请日: | 2013-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776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戴明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维迪雅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0B15/26 | 分类号: | B30B15/26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陆永强 |
地址: | 31551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榨油机 电子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动控制技术领域,涉及电子控制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榨油机电子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日益关注自身健康,为了获得更加卫生和安全的食用油,很多家庭喜欢使用家庭用榨油机自榨食用油。为了适合家庭使用,家用榨油机一般具有较小的体积和重量,以便于放置和移动。
现有的榨油机一般都是以螺旋榨油机为主,其原理是在螺杆外部套有榨笼,通过驱动机构带动螺杆在榨笼里旋转,油料在螺杆与榨笼之间的空间内一方面被螺杆挤压、另一方面油料间互相挤压,使得油料中的油脂被压榨出来,沿榨笼流走,余下的油渣继续在螺杆的带动下从螺杆的末端送出。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家用榨油机[申请号:201220130068.8],包括机座、设在机座上的动力装置、与动力装置连接的榨油螺杆、套在榨油螺杆外的榨油缸以及设在榨油缸上的料斗,其中,所述的榨油螺杆由锥形的杆体和设在杆体表面的螺纹构成,所述的榨油缸在与料斗对应处设有进料口,所述榨油螺杆在与进料口对应处设有至少一个辅助进料切口,该辅助进料切口由螺纹的顶部超根部切入形成。
上述方案具有榨油速度快、便于大粒径榨油原料进料且体积小、重量轻的优点,然而,该方案不能实现自动控制,具有工作效率低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自动控制,提高生产效率的榨油机电子控制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榨油机电子控制装置,包括中央控制器,所述的中央控制器上连接有整流滤波电路和加热控制电路,在整流滤波电路与中央控制器之间设有交流直流转换电路,所述的整流滤波电路通过H桥控制单元连接至压榨驱动电机,所述的H桥控制单元与中央控制器连接。
在上述的榨油机电子控制装置中,所述的中央控制器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微控制单元和第二微控制单元,所述的整流滤波电路和加热控制电路均与第一微控制单元连接,所述的H桥控制单元与第二微控制单元连接。
在上述的榨油机电子控制装置中,所述的第一微控制单元上连接有红外感应电路,所述的红外感应电路与加热控制电路连接。
在上述的榨油机电子控制装置中,所述的第一微控制单元上还连接有电路面板。
在上述的榨油机电子控制装置中,所述的第一微控制单元上还连接有液晶显示屏。
在上述的榨油机电子控制装置中,所述的压榨驱动电机与第二微控制单元之间连接有过载保护检测电路,所述的过载保护检测电路与H桥控制单元连接。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榨油机电子控制装置的优点在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可靠性强,能够实现榨油机的自动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框图。
图中,中央控制器1、第一微控制单元11、第二微控制单元12、整流滤波电路2、加热控制电路3、交流直流转换电路4、H桥控制单元5、压榨驱动电机6、红外感应电路7、电路面板8、液晶显示屏9、过载保护检测电路10。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榨油机电子控制装置,包括中央控制器1,在中央控制器1上连接有整流滤波电路2和加热控制电路3,在整流滤波电路2与中央控制器1之间设有交流直流转换电路4,上述的整流滤波电路2通过H桥控制单元5连接至压榨驱动电机6,上述的H桥控制单元5与中央控制器1连接,中央控制器1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微控制单元11和第二微控制单元12,上述的整流滤波电路2和加热控制电路3均与第一微控制单元11连接,上述的H桥控制单元5与第二微控制单元12连接。
作为一种较为优化的技术方案,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微控制单元11上连接有红外感应电路7,红外感应电路7与加热控制电路3连接,第一微控制单元11上还连接有电路面板8和液晶显示屏9,压榨驱动电机6与第二微控制单元12之间连接有过载保护检测电路10,上述的过载保护检测电路10与H桥控制单元5连接。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中央控制器1、第一微控制单元11、第二微控制单元12、整流滤波电路2、加热控制电路3、交流直流转换电路4、H桥控制单元5、压榨驱动电机6、红外感应电路7、电路面板8、液晶显示屏9、过载保护检测电路10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维迪雅电器有限公司,未经宁波维迪雅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631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组合式货架的管连接接头
- 下一篇:一种导柱管连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