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轻型折叠凳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62074.9 | 申请日: | 2013-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882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竺雪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海县百特户外用品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C4/28 | 分类号: | A47C4/28 |
代理公司: | 宁波天一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07 | 代理人: | 刘赛云 |
地址: | 315613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轻型 折叠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日常生活中用于供人乘坐休息的折叠凳结构,尤其是一种重量更轻、便于随身携带的轻型折叠凳。
折叠凳是一种在出行时方便人们随身携带和乘坐休息的日常用品,目前市场上的折叠凳种类繁多、款式多样,如一种采用布制凳面和铝型材作为折叠支脚的轻型折叠凳,它主要是由呈多边形状的柔性凳面和多个用于支撑柔性凳面的“X”型折叠支脚等构成,该柔性凳面的每一顶角处均设有连接片和安装座,折叠支脚的顶端铰接在安装座上,底端铰接在底座上,底座支撑在地面上,故通过柔性凳面的本身材质和折叠支脚的“X”型收合,就能实现折叠凳的合拢和展开。上述这种轻型折叠凳的连接片主要用于连接柔性凳面的顶角,安装座主要用于供“X”型折叠支脚的顶端铰接,而连接片又通过一根螺钉直接固定在安装座顶面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柔性凳面受人体重量的影响而牵拉连接片,由于连接片在安装座上是无限制结构的,一旦牵拉受力方向不同,往往造成柔性凳面带动连接片在安装座上转动,进而造成连接片与安装座之间的螺钉连接松脱,这不但影响了折叠凳的正常使用,也存在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连接牢固、可靠,使用方便、安全的轻型折叠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轻型折叠凳,包括柔性凳面和多个折叠支脚,所述的柔性凳面呈多边形状,该多边形的每一顶角处均设有连接片,该连接片安装在安装座上;所述的每个折叠支脚均呈“X”型交叉折叠,每个“X”型折叠支脚的两个顶端分别铰接在柔性凳面的两个顶角处的安装座上,每个“X”型折叠支脚的两个底端分别铰接在两个底座上,所述的安装座顶面还设有安装槽,所述的连接片吻合嵌装在所述安装槽内。
所述的柔性凳面的多边形为正三边形或正四边形。
所述的柔性凳面的每一边均设有折叠支脚;所述的相邻设置的“X”型折叠支脚的顶端铰接在同一安装座上,相邻设置的“X”型折叠支脚的底端铰接在同一底座上。
所述的柔性凳面的每一边均设有折叠支脚;所述的相邻设置的“X”型折叠支脚的顶端铰接在同一安装座上,相邻设置的“X”型折叠支脚的底端铰接在同一底座上。
所述的安装座呈扇形块状,所述的设置在安装座顶面的安装槽向内一侧无槽壁结构,向外一侧设有呈弧形状的槽壁,该槽壁的高度大于或等于连接片的厚度。
所述的连接片在安装槽内的安装结构是在连接片上设有安装孔,再通过螺钉穿过安装孔连接在安装槽内。
所述的连接片与柔性凳面顶角的连接结构是在连接片上设有呈长圆形的连接孔,所述的柔性凳面的顶角缝制在该连接孔内。
所述的底座底面设有多个防滑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将供折叠支脚顶端铰接的安装座顶面设计有安装槽结构,而连接柔性凳面顶角的连接片通过螺钉吻合嵌装在该安装槽内,故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柔性凳面受人体重量的影响而牵拉连接片时,由于连接片受安装槽的位置限位而不会产生转动,不管牵拉受力方向如何变化,也不会造成连接片与安装座之间的螺钉连接松脱,连接非常牢固、可靠,使用也更加方便、安全。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正四边形折叠凳)。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正三边形折叠凳)。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正三边形折叠凳)。
图3为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连接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将按上述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再作详细说明。
如图1~图5所示,1.柔性凳面、2.折叠支脚、3.安装座、31.安装槽、32.槽壁、4.连接片、41.安装孔、42.连接孔、5.底座、51.防滑块。
一种轻型折叠凳,如图1、图2所示,主要用于供人们在出行时方便随身携带和乘坐休息,例如出差旅游、钓鱼、游玩散步时使用,该折叠凳主要是由帆布类材料制成的柔性凳面1和轻质金属材料制成的折叠支脚2等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海县百特户外用品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宁海县百特户外用品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6207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