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处理臭氧氧化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60787.1 | 申请日: | 2013-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487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钟春红;郑恒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源创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1/7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处理 臭氧 氧化 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处理臭氧氧化处理系统,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水污染事件频发,水环境日益污染严重的情况下,还有在自然灾害发生时,必然导致水源水质的下降,增加饮用水中痕量或微量的污染物质,成为了微污染水源,其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铁、锰和石油类。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现代检测技术的发展,对饮用水水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类微污染水源经常规的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处理技术,出水不能达到饮用水标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影响,特别是含有不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现有处理技术不能去除,因此需要一种臭氧氧化深度水处理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处理臭氧氧化处理系统,采用两级臭氧氧化处理系统,可以将微污染水源中不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去除,增加了水中的溶解氧,提高了出水水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水处理臭氧氧化处理系统,其包括:由依次用管道连接的原水池、预臭氧氧化池、反应沉淀池、过滤池和后臭氧氧化池,以及与预臭氧氧化池和后臭氧氧化池连接的臭氧发生装置;所述预臭氧氧化池和后臭氧氧化池之间的尾气管道上设置有尾气控制器;所述臭氧发生装置依次连接混配器和液氧储罐。
所述后臭氧氧化池内设置有隔板。
进一步的,所述后臭氧氧化池的出水端设置有余臭氧检测仪。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两级臭氧氧化处理系统,微污染水源含有的不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有机物被臭氧氧化池中臭氧转变为可被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同时增加了水中的溶解氧,臭氧能有效杀灭水中细菌,从而提高了水处理的出水水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附图中附图标记所对应的名称为:1—原水池;2—原水提升泵;3—预臭氧氧化池;4—穿孔管;5—反应沉淀池;6—尾气控制器;7—过滤池;8—后臭氧氧化池;9—隔板;10—余臭氧检测仪;11—液氧储罐;12—混配器;13—臭氧发生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其包括:由依次用管道连接的原水池1、预臭氧氧化池3、反应沉淀池5、过滤池7和后臭氧氧化池8,以及与预臭氧氧化池3和后臭氧氧化池8连接的臭氧发生装置13;所述预臭氧氧化池3和后臭氧氧化池8之间的尾气管道上设置有尾气控制器6;所述臭氧发生装置13依次连接混配器12和液氧储罐11。
所述后臭氧氧化池8内设置有隔板9。
进一步的,所述后臭氧氧化池8的出水端设置有余臭氧检测仪10。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原水池1收集的待处理原水,通过原水提升泵2将原水提升到预臭氧氧化池3内,臭氧发生装置13通过穿孔管4向预臭氧氧化池3和后臭氧氧化池8中充入臭氧,臭氧投加量为2~6mg/L,反应时间为10~15min,微污染水源含有的不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被臭氧氧化池中臭氧转变为可被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形成两级臭氧氧化处理系统,尾气控制器6充分利用臭氧,并控制尾气的排放。后臭氧氧化池8的出水端设置有余臭氧检测仪10,余臭氧检测仪10控制臭氧的投加。同时增加了水中的溶解氧,臭氧能有效杀灭水中细菌,从而提高了水处理的出水水质,达到饮用水标准。
如上所述,便可较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源创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源创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607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