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管桩生产用锅炉排烟余热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59890.4 | 申请日: | 2013-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159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鲁秋月;郑赛飞;张六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汤始建华管桩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D1/00 | 分类号: | F22D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地址: | 201601 上海市松***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产 锅炉 余热 回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锅炉余热回收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管桩生产用锅炉排烟余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建筑物的重要程度的提高以及建筑高度的不断增加,对地基的承载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天然地基已经不能更好的承担上部建筑物传来的荷载,于是在使用天然地基搭盖建筑物时,有一种加强承载能力的处理方式,即使用钢筋混凝土做地基的基础桩,用压桩机将桩压入地下后成为基础桩,让基础桩上部承载建筑物。作为基桩工程的桩材在市场上较多,如有管桩、各类方桩、灌注桩、钻孔桩等。管桩呈圆筒状,它通过离心式管桩模在离心机上高速旋转,使管桩模中混凝土作高速离心运动,最后制作成中央带圆孔的混凝土管桩。这一工艺已很成熟,已进入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我国对于这类桩的设计生产,使用都规定了相应的标准。例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和《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GB13476~2009)。
结合我国先张法预应力管桩的生产和应用的状况,经离心成型后的管桩采用两次养护工艺:一次为常压蒸汽养护、一次为高压蒸汽养护(蒸压釜养护)。在两次养护工艺时需要使用大量的蒸汽对管桩进行养护,使其更牢固。近年来随着预应力管桩的应用和推广,其生产量逐渐增大,锅炉使用越来越频繁,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大量烟气排出的现状,如何利用排出的烟气,降低生产成本,影响着企业的效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效率高且安全性能良好,能有效利用排出的烟气的锅炉余热回收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桩生产用锅炉排烟余热回收装置,包括:
一锅炉,所述锅炉包括一进水口、一蒸汽出口、一排污口和一烟气出口;
一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和所述锅炉的烟气出口以管道连接,用来接收高热烟气;所述换热器包括:
一换热器箱体,所述换热器箱体的上部和所述锅炉的烟气出口以管道连接,所述换热器箱体的上部还设置有一排烟口,所述换热器箱体的下部包括一集尘室和一集尘出口;
二个以上的传热热管,所述传热热管是两端密封的纯铝片管,所述传热热管中间为高真空且注入导热液;
一传热水槽,所述传热水槽装配在所述换热器箱体中,所述传热水槽开设有一进冷水口和一出热水口;
一装置板,所述装置板上开设有二个以上的通孔,所述装置板放置在所述传热水槽上,所述二个以上的传热热管插设在所述装置板的通孔中,所述传热热管的上端处在所述换热器箱体的上部,所述传热热管的下端处在所述传热水槽中。
依照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述的管桩生产用锅炉排烟余热回收装置,还包括一热水槽,所述热水槽以管道和所述传热水槽的出热水口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锅炉排烟余热回收装置通过对排放出来的烟气进行余热回收,显著提高锅炉给水温度, 可以将烟气的排放温度降到酸露点以下,减少锅炉烟气中有害气体的排放,有效利用资源,提高了生产效率,达到节能减排的双重目的,与国家提倡的环保生产工艺一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管桩生产用锅炉排烟余热回收装置的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外观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内部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管桩生产用锅炉排烟余热回收装置的连接示意图,锅炉10包括一进水口11、一蒸汽出口12、一排污口13和一烟气出口14;水从进水口11进到锅炉10,加热后,一部分的水变成水蒸气从蒸汽出口12输送到蒸压釜或蒸养池,对管桩进行养护,而一部分的热水连同各种杂质经由排污口13的管道流出;换热器20和所述锅炉10的烟气出口14以管道连接,用来接收运用高热烟气;所述换热器20包括:一换热器箱体21、二个以上的传热热管25、一传热水槽26和一装置板29;所述换热器箱体21的上部和所述锅炉10的烟气出口14以管道连接,所述换热器箱体21的上部还设置有一排烟口22,形成一个高热烟气流动的烟道,而所述换热器箱体21的下部有集尘室23和集尘出口24,用来将烟气中的尘体收集下来并且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汤始建华管桩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汤始建华管桩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5989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