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电极升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56381.6 | 申请日: | 2013-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164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任茂胜;田杭亮;李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炉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3/20 | 分类号: | F27B3/20;F27D11/10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61114 | 代理人: | 李罡 |
地址: | 710061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电极 升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弧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电极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电弧炉现有电极升降装置为正向安装,即电极升降油缸安装于管式立柱内腔下端,立柱及其固定平台位于炉体与变压器之间,处于同一平面,立柱横枕设置于立柱顶端,导电横臂安装于立柱横枕上,导致大电流线路加长,阻抗增加,电炉电耗高;电炉操作面空间紧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电极升降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大电流线路加长,阻抗增加,电炉电耗高;电炉操作面空间紧张的问题。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电极升降装置,包括电极升降油缸、立柱固定平台、导电横臂、电极、立柱、立柱横枕和导向轮,电极设置于导电横臂上,导向轮设置于立柱固定平台上,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立柱固定平台设置于炉体上层的土建平台上,立柱穿过立柱固定平台设置,立柱横枕设置于立柱下端,导电横臂固定于立柱横枕下端,所述电极升降油缸上端通过立柱支座与立柱的顶端铰接,下端与立柱固定平台的上表面铰接。
上述导向轮有上、下两层,分别安装于立柱固定平台的上、下表面。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和效果:
1.本新型电极升降装置倒置安装,专门为钛渣熔炼电弧炉设计,即电极升降油缸安装于立柱外侧、炉体上方,立柱及其固定平台位于炉体与变压器上方平台,导电横臂安装于立柱横枕下方并向出渣口方向倾斜,有利于提升排渣温度;使得炉体和变压器距离拉近,大电流线路缩短,阻抗减小,降低电炉电耗;电炉操作面空间加大。
2. 导向轮有上、下两层,分别安装于立柱固定平台的上、下表面,此布置方式更加节省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电极升降装置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极升降装置示意图;
其中,1-立柱支座、2-电极升降油缸、3-立柱固定平台、4-导电横臂、5-电极、6-立柱、7-立柱横枕、8-导向轮、9-变压器、10-炉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
参照图2,一种新型电极升降装置,包括电极升降油缸2、立柱固定平台3、导电横臂4、电极5、立柱6、立柱横枕7和导向轮8,电极5设置于导电横臂4上,导向轮8设置于立柱固定平台3上,所述立柱固定平台3设置于炉体10上层的土建平台上,立柱6穿过立柱固定平台3设置,立柱横枕7设置于立柱6下端,导电横臂4固定于立柱横枕7下端,所述电极升降油缸2上端通过立柱支座1与立柱6的顶端铰接,下端与立柱固定平台3的上表面铰接。所述导向轮8有上、下两层,分别安装于立柱固定平台3的上、下表面。电极5依靠立柱6、导电横臂4的自重下降,上升由电极升降油缸2的液压力驱动立柱6、导电横臂4并连带电极5运动,电极5上升、下降移动的速度由液压阀控制。
参照图1、图2,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变压器9和炉体10的距离更近,使得大电流线路缩短,阻抗减小,降低电炉电耗,电炉操作面空间加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炉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电炉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5638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