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翻转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55032.2 | 申请日: | 2013-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647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金志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索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248 | 分类号: | B65G47/248;B65B35/56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谭新民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翻转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产、装配杯子的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翻转装置。
背景技术
在杯子生产线上,在杯体的生产和包装过程中,经常需要改变杯子的方向,传统的人工翻杯方式工作效率低下,且存在人为误差,逐渐被机械方式所取代,因此翻杯机构的重要性伴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逐渐凸显出来。
专利CN102372098A公开了一种奶杯翻转装置,如图1所示,该奶杯翻转装置包括上转槽9、下转槽10、夹紧装置3、旋转装置4、升降装置5、固定架6和机架7,下转槽10位于上转槽9的正下方,上转槽9设有方向朝下的第一U型开口,下转槽10设有方向朝上的第二U型开口:升降装置5的固定端固设于机架7上,升降装置5的运动端可带动固定架6升降;旋转装置4固定端固设于固定架6上,旋转装置4运动端可带动夹紧装置3旋转;夹紧装置3运动端可带动上转槽9、下转槽10相对运动而改变第一U型开口、第二U型开口之间的距离。当奶杯从生产线进入第一U型开口、第二U型开口形成的空间内,夹紧装置3开始夹紧上转槽9和下转槽10,夹住奶杯;接着升降装置5带着固定架6上升,上升到超过奶杯高度的位置后旋转装置4带着夹紧装置3旋转180度,然后升降装置5带着固定架6下降到初始位置,夹紧装置3松开,奶杯回到流水线,并实现了180度翻转。该种奶杯翻转装置虽然实现了奶杯的翻转,但该设备的运转需要外力驱动和控制,从而导致需要消耗额外的资源、结构复杂、对加工和装配要求较高、成本高。
此外,在纸杯的生产线中,也有一种翻杯机构通过正负压吸球进行自动翻杯:其主要结构为匀速转动的正负压吸球,当纸杯自由落体在吸球上方时,内部产生的负压将纸杯吸附在表面,纸杯随吸球转动180度后(纸杯方向随之改变180度),吸球内部吹气,纸杯脱落,从而实现了纸杯的180度方向翻转。该翻杯机构只适用于质量较轻的杯子,对如塑料杯、不锈钢杯、玻璃杯等较重的杯子就无法适用,而且同样存在着结构复杂、成本高、对加工和装配要求较高等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装配容易、低成本、适用于多种类型的杯子的翻杯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翻转装置本体包括圆弧形第一方向调整机构和直线形第二方向调整机构,其中,圆弧形第一方向调整机构是指第一方向调整机构的轴线为圆弧形,直线形第二方向调整机构的轴线为直线,圆弧形第一方向调整机构尾部和直线形第二方向调整机构首部相连,便于杯子在圆弧形第一方向调整机构进行转向,然后进入直线形第二方向调整机构直线运动一段时间后回到生产线上再次进行转向。上述第一方向调整机构轴线呈圆弧形,第一方向调整机构和第二方向调整机构为圆筒或圆柱长条并排围成的空心圆柱或薄片状长条并排围成的空心圆柱。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一方向调整机构包括第一固定圆环和多根首端固定在第一固定圆环上的第一笼条;上述第二方向调整机构包括多根与第一方向调整机构相连的第二笼条和与第二笼条末端相连的圆弧环。
进一步,上述第二笼条由多根首端与第一方向调整机构相连且末端固定在圆弧环上的全固定笼条、一根或多跟与第一方向调整机构相连且末端未固定的半固定笼条组成,上述半固定笼条长度短于全固定笼条。
为更好地实现杯子的方向调整,上述半固定笼条向外弯折,弯折点设置在与第一方向调整机构相连处,弯折方向与第二方向调整机构的轴线呈大于0度且小于90度的夹角。
进一步,上述半固定笼条在末端圆滑向外弯折。
为了更好地固定第一笼条和第二笼条,上述第一方向调整机构进一步包括用于固定第一笼条和第二笼条的第二固定圆环,第二固定圆环与第一笼条末端和第二笼条首端相连。
优选的,上述第一固定圆环、第二固定圆环、圆弧环由钢板制成。
优选的,上述第一笼条沿第一固定圆环的圆周均匀分布设置;第二笼条沿圆弧环的圆周均匀分布设置。
优选的,上述第一笼条和第二笼条为钢条,第一笼条(13)和第二笼条(23)数量均为8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索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索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550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