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棘轮管钳子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52469.0 | 申请日: | 2013-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413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高崇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B25B13/46 | 分类号: | B25B13/46;B25B13/50 |
代理公司: | 沈阳维特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29 | 代理人: | 甄玉荃 |
地址: | 110136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棘轮 管钳子 | ||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钳子,尤其涉及一种棘轮管钳子。
背景技术:现有常见管钳子多数为“U”形口,不带有棘轮结构。在工作时,每搬动一次需取下后重新放好再搬动,才能将构件拧下,一般要进行数次重复操作,而每次操作均较为不便。也有部分管钳子应用了棘轮结构,应用于管子末端构件的安装与拆卸,使用起来较为方便。而对于两端封闭或构件距离管子一端较远时则无法使用现有棘轮管钳子,只能使用“U”形口的管钳子。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以方便的对管道相关构件进行安装与拆卸的棘轮管钳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棘轮管钳子,包括把手、棘爪、棘轮传导部分和钳口部分。棘爪处于把手内并与棘轮传导部分接触。棘轮传导部分包括两个半圆的传动件,传动件通过T型凹槽固定在把手前端的凹槽内。传动件上有滑槽和传力件。钳口部分包括两个半圆的钳口件和内钳口、外钳口。内钳口固定在钳口件的内壁上,并可在一定范围内转动。内钳口穿过钳口件露出部分为施力件。施力件处于两个传力件之间,并有间隙。外钳口与内钳口相对设置,通过螺纹杆固定在钳口件的内壁上。钳口部分固定在棘轮传导部分的滑槽内,并可在一定范围内滑动。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将管钳子主体部分设计成可拆解的封闭环形结构,两部分通过楔形槽穿插连接在一起,在环形结构上设置棘轮结构,以便工作人员在两端封闭或构件距离管子一端较远的工作情境中也能应用棘轮机构的优点方便的完成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棘轮传导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钳口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工作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5所示:棘轮管钳子,包括把手1、棘爪、棘轮传导部分和钳口部分。棘爪通过封盖2固定在把手1内并与棘轮传导部分接触。棘轮传导部分包括两个半圆的传动件3、4,传动件3、4通过T型凹槽固定在把手1前端的凹槽内。传动件3、4上有滑槽和5、8、9和传力件6、7。钳口部分包括两个半圆的钳口件10、12和内钳口14、外钳口18。内钳口14通过螺钉15固定在钳口件12的内壁上,并可在一定范围内转动。内钳口14穿过钳口件12露出部分为施力件16。施力件16处于两个传力件6、7之间,并有间隙,以保证转动时能够把扭力传递给施力件16。外钳口18与内钳口14相对设置,通过螺纹杆17固定在钳口件10的内壁上,通过带有螺旋结构的螺纹杆17的转动可使外钳口18向圆心方向往返移动。钳口部分通过螺丝11、13、19固定在棘轮传导部分的滑槽8、5、9内,并可在一定范围的滑动。
使用时只需将图4中两个部分套在管件上通过T形槽进行组装,旋转图3中的螺纹杆17,使管件与钳口14、18接触,重复用力旋转图1的把手部分即可实现管件的安装与拆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未经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524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玻纤短切毡网带清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飞轮浇铸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