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加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50151.9 | 申请日: | 2013-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496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黄荣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荣生 |
主分类号: | E02D29/12 | 分类号: | E02D29/12;E02D29/045 |
代理公司: | 成都中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126 | 代理人: | 马振刚 |
地址: | 610037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强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设备承重加强结构,具体是一种用于各种检查井、化粪池、大口径管道和容器等的加强结构。
背景技术
检查井是在地下管线位置上每隔一定距离修建的竖井,主要供检修管道、清除污泥及用以连接不同方向、不同高度的管线使用,因此要求其具有较好的强度。早期采用的大多是水泥砌砖检查井。目前的检查井大多为塑料检查井,主要是由于其具有安装简便、重量轻、易于运输和安装、性能可靠、承载能力强、抗冲击性好、且耐腐蚀、耐老化与塑料管连接方便、密封性好,能有效防止污水渗漏、安全环保的优点,因此近年来被广泛地应用,取代了早期的水泥砌砖检查井。由于检查井需长期埋在地下,因此检查井要承受一定的压力。目前的检查井直径一般在1.0m以下,为了增加检查井的强度,因此很多厂家都在检查井表面增加一体注塑的加强筋以提高其整体强度。但是随着市政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的排污量大幅增加,直径为1.0m以下的检查井已不能满足许多地方的使用。因此检查井的直径从1.0m以下逐渐会扩到2.0m甚至会更大,由于其直径增大,其表面积也随着增大,同时其所受到的压力也随之增加,如果再采用现有的加强方式,以不能克服检查井所能承受的压力,检查井的强度会严重不足,从而造成井体损坏甚至破碎,地面垮塌、沉降的危害。与此同时,长期埋于地底下的化粪池也同样存在着上述不足。故使得大直径的检查井和化粪池不能得到充分的使用,从而影响市政顺利建设。除此之外,一些需要埋于地下的大口径管道或者容器等等,其强度往往不足,需要加以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检查井现有加强方式的不足,提出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制造成本低、强度高的检查井或化粪池的加强结构,该加强结构可广泛地应用于检查井内壁加强,各种大口径管道内壁加强,化粪池内壁加强以及各种容器内壁加强等等,从而提高其整体承受力度。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所述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都分有两端头,其中任意两端头铰连接,另外两端头上都攻丝形成螺纹方向相反的螺纹孔,并采用丝杆A连接成为一体,转动丝杆A改变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形成的直径大小;所述丝杆A上设有便于拧转丝杆A的紧固结构A。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基础之上还包括第三构件和第四构件,所述第三构件和第四构件都分两端头,其中任意两端分别铰连接在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中间部位,另外两端头也都攻丝并形成螺纹方向相反的螺纹孔,并采用丝杆B连接,转动丝杆B改变第三构件和第四构件形成的直径大小;所述丝杆B的上也设有便于拧转丝杆B的紧固结构B。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中间部位都还设置有铰接件,由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组成的横向加强结构以其两铰接件为转折点竖向弯曲。
根据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一种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构件、第二构件、第三构件和第四构件的截面为弧形槽或多边形槽或圆形或多边形或环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一种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构件、第二构件、第三构件和第四构件攻丝的端头采用与槽高度一致的挡板构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一种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厚度为1—2cm,且攻丝形成的螺纹孔穿透该挡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一种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紧固结构A和紧固结构B为六方螺母。
根据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一种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构件、第二构件、第三构件和第四构件为不锈钢或碳素结构钢材质,且表面设有一层防腐、防锈材料。
根据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一种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连接第三构件和第四构件处设有连接板,第三构件和第四构件通过该连接板铰连接在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上。
本实用新型安装时,首先生产与检查井或者化粪池内壁直径相应的加强结构,将各铰连接处向内合使得整个加强结构直径缩到最小,再将加强结构放入检查井井体内或放入化粪池内,然后展开加强结构,并贴近其内壁,并装配上丝杆,随之逐渐地拧紧丝杆,直至加强结构与检查井或化粪池的内壁完全地紧密贴合在一起,完成整个安装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荣生,未经黄荣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5015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板簧实验运动轨迹测量装置
- 下一篇:加力总管射流方向试验综合检测量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