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踏压式鞋底除尘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49926.0 | 申请日: | 2013-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746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王中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中奇 |
主分类号: | A47L23/26 | 分类号: | A47L23/26 |
代理公司: | 秦皇岛市维信专利事务所 13102 | 代理人: | 戴辉 |
地址: | 066004 河北省秦皇岛市***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踏压式 鞋底 除尘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除尘器,具体说是一种踏压式鞋底除尘器。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住宅条件的改变,为保证进入室内的洁净,通常在室内外的进出门口处放置鞋底除尘设施,这一方面,如现行使用的鞋底除尘,基本采用传统的脚踏垫。传统的脚踏垫虽然在初始使用状态时,能够去掉鞋底尘土,但是长期使用过程后容易积累尘土,不仅影响使用,而且也不便于清理,还需要对其进行清洗,给使用带来诸多的不便。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还公开了一种电动结构的鞋底除尘器。它是在架体上安装有滚刷,通过驱动的电机带动滚刷旋转。从使用效果来看,优于传统的脚踏垫,而且清理掉的尘土脱落在地面或是收集盘内,易于收集清理。但唯一不足的主要方面,就是需要使用电能。而且使用交流电时,还需要引出电源。另一方面,该电动鞋底除尘器的整体架体设计的比较厚重,用于室外无法开启室门。这样,由于安装及使用方面的制约,影响到推广普及。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状,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踏压式鞋底除尘器,利用使用者的单双脚的自重踏压后,提供刷体的旋转,完成鞋底灰尘的自清理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踏压式鞋底除尘器,包括底架,及刷体;还包括有一个可双向驱动的摆动踏架,该摆动踏架的中心固定有曲轴,通过曲轴安装在底架上,在所述的踏架上装有刷体,所述刷体与底架之间设有传动机构。因此,通过单双脚踏压踏架,即可驱动刷体旋转,通过旋转的刷体与鞋底接触,去除鞋底的灰尘。
本新型中,所涉及的传动机构,包括刷体的刷轴上设有带轮或齿形轮,及曲轴上装有并联的带轮或齿形轮的齿轮套,在刷轴上的带轮或齿形轮和齿轮套的带轮或齿形轮上安装循环皮带或循环齿形带,还包括底架上设有固定的内齿轮,通过齿轮套的齿轮与底架上的内齿轮啮合。
本新型中,所涉及的刷体是多排滚刷,或是带刷。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积极效果是:因设计了整体同步的踏架和刷体,通过连接传动机构,便可方便驱动刷体双向旋转。这样,仅依靠使用者自身的单双脚的重力作用于踏架上,自行控制踏架双向摆动,又通过简单的传动系统驱动踏架上刷体接触鞋底往复旋转、除尘。因此,本新型具有设计结构简单,使用操作方便,而且鞋底除尘效果好,是目前比较理想的鞋底除尘用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另一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见图1至图2所示的踏压式鞋底除尘器,包括一个框形的底架1,该底架1的其中一侧设有间隔梁2,在所述间隔梁2和所对应的底架1部位的同一中心上设有轴孔3和13。还包括有一踏架8,该踏架8上分布有多个横向的间隔槽11,及安装在间隔槽11内的刷体12,形成多排滚刷。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每一刷体12同侧的刷轴9上分别设有带轮10。在本实施例所述的踏架8的中心部位装有一个与踏架固定成一体的曲轴6,通过曲轴6安装在间隔梁2的轴孔3和底架1的轴孔13上,形成一个对称的铰接支点。当作用于踏架8时,使踏架8相对底架1构成一个双向摆动的踏架。本实施例所述的曲轴6上安装有齿轮套5。该齿轮套5的本体上包括有齿轮和带轮两个传动体,通过齿轮套5上的齿轮部分与固定在底架1上的内齿轮4啮合,同时又在刷轴9上的带轮10和齿轮套5的带轮部分安装有循环皮带7构成传动机构。本实施例所述的循环皮带7与带轮10之间的安装方式是将循环皮带7分别绕过每一个带轮10,形成一定的张力,同时又驱动每一个刷体12沿不同方向旋转。本实施例的传动机构设置在底架1的间隔梁2区域内。这样,通过脚踏压踏架8,通过传动结构即可驱动刷体12旋转。
本新型中,传动机构除采用带轮10和循环皮带7之外,还可以采用齿形轮和齿形带。
图3给出了与图1不同的实施例。所不同的是踏架8上分布有竖向的间隔槽11,位于间隔槽11下面的踏架8上装有辊轴14,及安装在辊轴14上的循环带刷15。相同的是传动机构与图1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中奇,未经王中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499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