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叶片进口角度可调节的轴流泵导叶体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49876.6 | 申请日: | 2013-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673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陆林广;刘军;施伟;徐磊;董雷;王兆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F04D29/18 | 分类号: | F04D29/18 |
代理公司: | 扬州苏中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2 | 代理人: | 许必元 |
地址: | 22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叶片 进口 角度 调节 轴流泵 导叶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泵,尤其涉及轴流泵导叶体,属于水力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轴流泵装置应用广泛,在能源日益紧张的今天,进一步提高轴流泵的效率成为泵站节能减排的重要内容。轴流泵的导叶体具有调整从转轮叶片流出水流方向的作用,对提高轴流泵水力性能具有重要影响。传统轴流泵导叶体的叶片均为固定式叶片,导叶叶片的进口角度按最优工况(设计工况)与水泵转轮叶片流出水流实现无冲击对接的要求设计。但是,在非设计工况运行时,从转轮叶片流出水流的方向会发生改变,与固定的导叶片进口角将不再匹配,导致导叶片进口的水流与导叶片进口之间产生一定的冲角,从而造成导叶进口处的冲击损失,降低了水泵在非设计工况的效率。一般地讲,轴流泵运行在非设计工况的时间远常多于运行在设计工况的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设计了一种应用于轴流泵的叶片进口角度可调节的轴流泵导叶体,使导叶片的进口角度不仅在最优工况,而且在非设计工况也能与进入导叶体水流的角度保持一致,从而避免了非设计工况时的冲击损失,提高了水泵非设计工况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叶片进口角度可调节的轴流泵导叶体,包括轮毂、外壳和连接在轮毂与外壳之间的导叶片,其特征是,设有调节圈和包括齿轮传动装置的动力机构,所述导叶片由后部叶片和可调节角度的前部叶片组成,后部叶片与轮毂和外壳固定连接,前部叶片铰接在后部叶片上,所述调节圈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周围,前部叶片中部的侧面连接有拉杆,该拉杆的另一端穿过并伸出外壳与所述调节圈铰接连接,调节圈的外侧与所述动力机构的齿轮传动装置相连。
所述前部叶片为所述导叶片长度的1/4~1/3。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简单,构思新颖巧妙,易于实现。前部叶片通过铰链连接在后部叶片上,使前部叶片的角度可以调节,动力机构通过齿轮传动装置驱动控制调节圈的转动方向及角度,调节圈通过拉杆运动调节前部叶片的角度,从而实现对导叶片进口角度的调节。本实用新型与常规应用于轴流泵的导叶体相比,水泵非设计工况的效率可提高2%以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I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导叶片进口角调节的示意图。
图5是图2中M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轮毂,2外壳,3前部叶片,4后部叶片,5铰链,6拉杆,7调节圈,8动力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叶片进口角度可调节的轴流泵导叶体,由轮毂1、外壳2、导叶片、调节圈7和包括齿轮传动装置的动力机构8等构成,导叶片连接在轮毂与外壳之间,所述导叶片由后部叶片4和可调节角度的前部叶片3组成,后部叶片与轮毂和外壳固定连接,前部叶片铰接在后部叶片上,所述调节圈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周围,前部叶片中部的侧面连接有拉杆6,该拉杆的另一端穿过并伸出外壳与所述调节圈铰接连接,调节圈的外侧与所述动力机构的齿轮传动装置相连,调节圈的外侧与齿轮传动装置8啮合。所述前部叶片为所述导叶片长度的1/4~1/3。动力机构通过齿轮传动装置驱动控制调节圈的转动方向及角度,调节圈通过拉杆运动调节前部叶片的角度,从而实现对导叶片进口角度的调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4987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离心空气压缩机空气过滤器的自洁反吹管道
- 下一篇:一种新型汽车水泵轴承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