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折叠收纳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47822.6 | 申请日: | 2013-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736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张自生;陈献;卢国星;朱守贞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自生;陈献;卢国星;朱守贞 |
主分类号: | A47B43/00 | 分类号: | A47B43/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01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城***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折叠 收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叠收纳架。
背景技术
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常常会有一些较小件的物品,以往我们常常是将它们一起放在一个大的存物箱里,虽然这样解决了物品四处都见的情况,整洁了房间,可是当我们要再次使用到物品时,我们就要翻箱倒柜的寻找,因为都是堆在一起的,既不容易寻找;现在虽然出现了格子的收纳架,可是这些收纳架的体积都较大,不能进行折叠,占用了大量的空间,特别是在对其进行存放和运输的时候最能体现现有收纳架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收纳架,它可以在不使用的情况下折叠起来,使其占用的空间很小,方便了运输和存放,而且展开后的空间大,结构稳定,不会产生较大的摇晃,保证格子内的物品处于平稳的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折叠收纳架,包括方形的上框架和下框架,所述上框架与下框架之间的空间内设置有若干用于收纳物品且开口朝前的格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框架四棱角下方均铰接有左右摆动的第一支撑杆,所述上框架四棱角上方均铰接有左右摆动的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下端与其相对应的第二支撑杆上端间经连接件相联接,所述第一支撑杆下端和第二支撑杆上端均与连接件相铰接。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上框架和下框架均有4根杆件和4个连接头构成,所述杆件的两端头均插接在连接头内以构成呈方形的上框架和下框架;每一连接头均设置有开口朝向格子且用于联接第一支撑杆或第二支撑杆的ㄈ型件,所述ㄈ型件开口远离连接头一端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凸部用于卡住第一支撑杆或第二支撑杆;所述连接件上部及下部均设置有开口背离格子的开口,所述连接件顶部及底部开口的内壁设置有第二凸部用于卡住第一支撑杆或第二支撑杆。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位于上框架的连接头上方设置有凹槽,位于下框架的连接头下方设置有与凹槽相对应的凸块。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均经铆钉有连接件和ㄈ型件相联接,以实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左右摆动。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位于格子同一旁侧的连接件间设置有一连杆。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格子经无纺布与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杆件相联接以使将其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可以将整个收纳架进行折叠,减小了其占用的空间,方便了对收纳架的运输和存储;
2、整体的结构性强,稳定性好,不会轻易产生摇晃,使放置在格子内的物品保持平衡的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接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
参考图例,一种折叠收纳架,包括方形的上框架1和下框架2,所述上框架与下框架之间的空间内设置有若干用于收纳物品且开口朝前的格子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框架四棱角下方均铰接有左右摆动的第一支撑杆4,所述上框架四棱角上方均铰接有左右摆动的第二支撑杆5;所述第一支撑杆下端与其相对应的第二支撑杆上端间经连接件6相联接,所述第一支撑杆下端和第二支撑杆上端均与连接件相铰接。
所述上框架和下框架均有4根杆件7和4个连接头8构成,所述杆件的两端头均插接在连接头内以构成呈方形的上框架和下框架;每一连接头均设置有开口朝向格子且用于联接第一支撑杆或第二支撑杆的ㄈ型件9,所述ㄈ型件开口远离连接头一端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凸部用于卡住第一支撑杆或第二支撑杆;所述连接件上部及下部均设置有开口背离格子的开口,所述连接件顶部及底部开口的内壁设置有第二凸部10用于卡住第一支撑杆或第二支撑杆,第一凸部可以参考图4中所示的第二凸部,上述的连接头呈一L型。
位于上框架的连接头上方设置有凹槽12,位于下框架的连接头下方设置有与凹槽相对应的凸块13,这种结构的设置可以将凸块插到凹槽内,这样可以将两个收纳架进行拼接,而且凸块可以当做支撑脚,上方的凹槽不会对整体结构造成影响。
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均经铆钉14有连接件和ㄈ型件相联接,以实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左右摆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自生;陈献;卢国星;朱守贞,未经张自生;陈献;卢国星;朱守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4782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