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压插芯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47621.6 | 申请日: | 2013-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566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杜文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安捷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27/02 | 分类号: | B25B2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24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压插芯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压插芯机。
背景技术
陶瓷插芯的陶瓷光纤头是用二氧化锆烧制而成的陶瓷圆柱小管,质地坚硬,色泽洁白细腻,其成品精度达到亚微米级,是光纤通信网络中最常用、数量最多的精密定位件,常常用于光纤连接器的制造、器件的光耦合等。陶瓷插芯的最主要作用是实现光纤的物理对接(也称为光纤冷接续),其由尾柄及铆接于尾柄内的陶瓷光纤头组成,其铆接精度对光纤通信质量影响很大,因此,如何实现尾柄与陶瓷光纤头的高质量铆接,在陶瓷插芯的生产过程中至关重要。
现有技术中生产陶瓷插芯时采用自动压插芯机,其通过震动盘实现尾柄及陶瓷光纤头的自动排序及送料,极大提高了送料效率;全程PLC控制器控制,自动化操作使得铆接效率得到极大提高,有效满足了客户对精度和数量的要求,但仍存在不足之处,即尾柄及陶瓷光纤头送料完毕后,两者的铆接过程在密闭的铆接机构内进行,一旦出现铆接错误,则需要拆开整个铆接机构才能对内部进行清理,费时费力,工作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压插芯机,以便在出现铆接失误时及时对铆接机构进行清理。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动压插芯机,包括机架,安装于所述机架上的第一震动盘、第二震动盘、第一送料机构、第二送料机构、定位机构、铆接机构及下料机构;所述第一震动盘连接所述第一送料机构,所述第二震动盘连接所述第二送料机构,所述定位机构与所述下料机构相对应,所述铆接机构包括气缸座及安装于所述气缸座上的第四气缸,所述气缸座上对应所述第一送料机构的一侧开设有侧孔,铆接时从所述侧孔可以观察到第一送料机构、第二送料机构、定位机构、铆接机构及下料机构的工作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送料机构包括第一气缸、第一滑块、第一滑轨及第一推杆,所述第一滑块由所述第一气缸驱动,所述第一推杆由所述第一滑块驱动,所述第一滑块安装于所述第一滑轨上;所述第一推杆上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推杆复位时所述第一卡槽对应第一震动盘的出料口。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送料机构包括第二气缸、第二滑块、第二滑轨及第二推杆,所述第二滑块由所述第二气缸驱动,所述第二推杆由所述第二滑块驱动,所述第二滑块安装于所述第二滑轨上;所述第二推杆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推杆复位时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第二震动盘的出料口。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第三气缸、第三滑块、第三滑轨及第三推杆,所述第三滑块由所述第三气缸驱动,所述第三推杆由所述第三滑块驱动,所述第三滑块安装于所述第三滑轨上;所述第三推杆的顶端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与所述第一卡槽组合成产品尾柄的形状。
进一步的,所述第四气缸设有外顶杆及内顶杆;所述气缸座上还设有压块,所述压块通过四根等高柱及对应所述等高柱的四根复位弹簧安装在所述气缸座上,所述外顶杆对应所述等高柱;所述压块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推杆完全伸出时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上下对应,所述内顶杆对应所述第二通孔;所述压块上还设置有限位弹簧,所述限位弹簧与所述第二通孔垂直设置,该限位弹簧在陶瓷光纤头落入第二通孔后对陶瓷光纤头施力使其停留在该第二通孔内,只有在受到来自内顶杆的更大作用力时才继续下落。
进一步的,所述下料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气缸座上的第五气缸,以及由所述第五气缸驱动的下料推杆,所述下料推杆的顶端对应所述第二卡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压插芯机,其通过在铆接机构气缸座的侧边开设侧孔,由于铆接时第一送料机构、第二送料机构、定位机构、铆接机构及下料机构的工作端均伸入气缸座内,且铆接产品也位于该气缸座内,因此,一旦出现铆接不良状况时,即可通过该侧孔直接观察内部状态,也可以方便的通过该侧孔将铆接不良品取出而不至于影响后续的工作进程,无需对该铆接机构进行拆开,因此可以提高解决铆接不良状况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自动压插芯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数字表示:
11.侧孔 21.第一震动盘 22.第二震动盘
101.第一气缸 102.第一滑块 103.第一滑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安捷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安捷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4762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工具齿轮箱的冲击切换结构
- 下一篇:可收缩式拉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