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堵地漏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47612.7 | 申请日: | 2013-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134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庭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文庭 |
主分类号: | E03F5/04 | 分类号: | E03F5/04;E03F5/14;E03C1/282;E03C1/29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216 福建省泉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管道工程中所用的地漏,具体为一种防逸气的地漏。
背景技术
地漏是家庭、宾馆、饭店等厨房、卫生间、浴室等用水场所不可或缺的排水元件。目前的地漏普遍采用“S”弯管,以水封的方式来防止气味的上逸,就是在“S”弯管的弯颈处长期存住一定量的水,来封堵气味。也就是在长期存水的弯颈处,污垢、污物也在此处瘀滞,日积月累,便会出现管道堵塞。“S”弯管被堵塞后,清理起来较麻烦,影响环境卫生。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下水道易堵塞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堵地漏,在完全克服污垢、污物瘀滞的同时,将气味封堵在下水管道内。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防堵地漏由底座,进水筛盖,封堵芯定位套,封堵芯,腔体,结合部,下水管道构成。底座套接在地面,腔体套在底座内,封堵芯处在腔体内,封堵芯定位套连接在进水筛盖的下平面,进水筛盖盖在腔体上,结合部套接在下水管道。
进水筛盖有进水槽,封堵芯定位套为杯状结构,杯底连接在进水筛盖下平面的中心位置,杯口朝下。
封堵芯为圆状“A”型结构,分为上颈部和封堵阀;上颈部的一端与封堵阀连接为一个整体,另一端伸入到封堵芯定位套的杯口内,封堵阀为倒扣的碗状结构,处在腔体内,碗口朝向出水口,封堵芯由轻质泡沫塑料制作。
腔体由出水口、沉淤腔组成,出水口处在腔体的下方中心位置,出水口上平面高出沉淤腔底部。
静态时,封堵芯的封堵阀的倒扣碗口因自重的作用,扣在出水口,加之泡沫塑料的具有弹性特征,下水管道的气味被封堵芯封闭在管道内而不会逸出。当水连同污物经进水筛盖流进腔体,进入腔体的水流到沉淤腔后,随着水位的上升,水一边推动封堵芯上移,一边溢过出水口携带污物流入下水管道排出。封堵芯的上颈部受封堵芯定位套的限制,只能作上下直线移动,水流停止时,封堵芯下移,重新盖住出水口。少量污垢未能及时排除在沉淤腔内沉积,再次进水时即被冲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排水通畅无瘀滞、不堵塞,封堵严密无逸气。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下水地漏的“S”弯管封堵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1、底座,2、进水筛盖,3、腔体,4、封堵芯定位套,5、封堵芯,6、沉淤腔,7、下水管道,8、结合部,9、“S”弯管,10、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的实施例中,传统的下水道地漏由底座1、进水筛盖2、腔体3、结合部8、下水管道7、“S”弯管9、出水口10构成。采用“S”弯管9的封堵方式,用水封的方式来防止气味的上逸,就是在“S”弯管9的弯颈处长期存住一定量的水,来封堵气味的上逸,其弊端在于长期存水的“S”弯管的9弯颈处,污垢、污物也在此处容易瘀滞,日积月累,便会出现管道堵塞。
在图2的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由底座1,进水筛盖2,封堵芯定位套4,封堵芯5,腔体3,结合部8,下水管道7构成。底座1套接在地面,腔体3套在底座1内,封堵芯5处在腔体3内,封堵芯定位套4连接在进水筛盖2的下平面,进水筛盖2盖在腔体3上,结合部8套接在下水管道7。
在图2的实施例中还显示,封堵芯定位套4为杯状结构,杯底连接在进水筛盖2下平面的中心位置,杯口朝下;封堵芯5为圆状“A”型结构,分为上颈部和封堵阀;上颈部的一端与封堵阀连接为一个整体,另一端伸入到封堵芯定位套4的杯口内,封堵阀为倒扣的碗状结构,处在腔体3内,碗口朝向出水口10,封堵芯5由轻质泡沫塑料制作;腔体3由出水口10、沉淤腔6组成,出水口10处在腔体3的下方中心位置,出水口10上平面高出沉淤腔6底部。
地漏处于静态时,封堵芯5的封堵阀的倒扣碗口因自重的作用,扣在出水口10,加之泡沫塑料的具有弹性特征,下水管道7的气味被封堵芯5封闭在管道内而不会逸出。当水连同污物经进水筛盖2流进腔体3,进入腔体3的水流到沉淤腔6后,随着水位的上升,水一边推动封堵芯5上移,一边溢过出水口10携带污物流入下水管道7排出。封堵芯5的上颈部受封堵芯定位套4的限制,只能作上下直线移动,水流停止时,封堵芯5下移,重新盖住出水口10。少量污垢未能及时排除在沉淤腔6内沉积,再次进水时即被冲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文庭,未经王文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476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