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Agent的煤矿井下温度监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47588.7 | 申请日: | 2013-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507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王春玲;唐超礼;黄友锐;曲立国;王小坡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F17/18 | 分类号: | E21F17/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200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agent 煤矿 井下 温度 监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Agent的煤矿井下温度监测系统,属于煤矿安全领域。
背景技术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煤炭生产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煤矿中,自然发火情况非常严重,是我国许多煤矿的重大灾害之一。据统计,在我国的现有煤矿中,国有重点煤矿54.9%的矿井有自然发火危险,地方国有煤矿年产3万吨以上的矿井中29.1%有自然发火危险。煤炭自燃火灾给国家和矿井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及经济损失,其中有些自燃火区长期无法扑灭,大量煤炭资源损失,昂贵的生产设备毁于火区之中,严重威胁着矿井的正常生产和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当煤矿井下遗煤具备良好的漏风供氧和蓄热条件时,会造成煤矿井下遗煤自然,影响工作面的正常回采,甚至会烧损设备、导致井下火灾和瓦斯爆炸等危害,严重危害从业人员的健康。煤矿井下温度监测系统可以实时掌握煤矿井下的温度,结合指标气体来预测煤矿井下煤炭自燃情况,因此对煤矿井下遗煤自然发火进行预测有着重要的意义。
传统的温度测量方式中,基于热电偶、热电阻、半导体温度传感器等温度检测单元的测温系统反应速度慢,测量误差大,安装调试复杂;而光纤测温有易折、不耐高温、成本高等特点;红外测温易受环境和电磁干扰影响。另外,现有的井下监测系统多采用有线技术组建网络,实际使用时,具有扩展性能差、布线繁琐以及线路容易老化或遭到腐蚀、磨损、故障发生率高、误报警率高等多种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针对传统的温度测量方式的不足,提出一种多Agent的煤矿井下温度监测系统,实时监测煤矿井下的温度,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发送和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多Agent的煤矿井下温度监测系统。
一种多Agent的煤矿井下温度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若干监测Agent、若干管理Agent和一个主控Agent,每个监测Agent负责测量煤矿井下温度的变化和对测量的温度信息进行处理,管理Agent对所有监测Agent上传的温度信息作进一步处理,然后管理Agent把处理后的温度信息通过工业以太网接口上传给主控Agent,主控Agent为带有监控管理软件的计算机服务器,对来自管理Agent的温度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然后显示相关结果,并判断煤矿井下温度是否超过规定的范围值,当温度超过规定的范围值时,主控Agent发出报警信息。
所述监测Agent负责煤矿井下各个区域温度的监测处理,包括温度传感器、中央处理单元、存储单元、射频模块和电源模块。
所述管理Agent包括中央处理单元、存储单元、射频模块、工业以太网接口和电源模块,其功能是融合所有监测Agent上传的温度作为煤矿井下温度是否超过规定的范围值的依据,然后管理Agent把融合的温度通过工业以太网接口上传给主控Agent,实现煤矿井下温度的实时监控。
所述主控Agent包括存储单元、计算机服务器、工业以太网接口和报警装置,其为管理Agent的上层Agent,对来自管理Agent的温度信息进行处理并向除自己以外的任何Agent发送控制信号,反馈所有Agent的实时状态,提供整个系统的图形化控制界面,提供日志审计及访问控制功能,并判断煤矿井下温度是否超过规定的范围值,当温度超过规定的范围值时,主控Agent发出报警信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Agent煤矿井下温度监测系统是具有自主或半自主能力的智能体,每个Agent在完成自身功能的同时,能够与其他Agent通信来发送/获取信息,通过协作来监控煤矿井下温度,形成一个多Agent系统。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各种Agent具有局部信号处理的功能,很多信号处理工作可在各种Agent里完成,因而可以显著减少所需传输的信息量,并将原来传统的串行处理、集中决策的系统,变为一种并行的、分布式、区域性的信息处理系统,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监测系统的运行速度及决策的可靠性和灵活性。与传统监测系统相比,本实用新型能解决现有井下测温系统存在的监测数据不准确、布线繁琐、故障发生率高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多Agent的煤矿井下温度监测系统。
图2为监测Agent结构图。
图3为管理Agent结构图。
图4为主控Agent结构图。
图5为中央处理单元供电电源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4758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