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真空止回阀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47581.5 | 申请日: | 2013-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822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陈永;喻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港通医疗设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5/02 | 分类号: | F16K15/02;F16K51/02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吴彦峰 |
地址: | 6414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真空 止回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真空系统中的阀门领域,具体为一种真空止回阀。
背景技术
止回阀又称单向阀或逆止阀,其作用是防止管路中的介质倒流,止回阀属于自动阀类,主要用于介质单向流动的管道上,只允许介质向一个方向流动,以防止发生事故,防止介质倒流、防止泵及驱动电动机反转,以及容器介质的泄放。
前常用的真空系统真空止回阀,其结构都大体相同,几乎都采用硬密封结构。阀体和阀芯的密封面,均是金属材料或较硬的其它材料的被称为“硬密封”,这种密封的方式虽然耐高温,抗磨损,机械性能好,但是其密封性能较差,在密封件的两侧,一侧采用的是金属材料,另一侧是有弹性的非金属材料的这种密封方式被称为“软密封”,这种密封方式与“硬密封”相比,其不耐高温,易磨损,机械性较差,容易老化、磨损、使用寿命短,但是相应的,其密封性能较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正是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新颖,使用方便,能有效解决真空密封问题,但是又能提高真空系统的工作质量及使用寿命的一种真空止回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一种真空止回阀,包括阀体、阀芯、阀芯弹簧、阀芯导向座、弹簧座、滤网、压板及锁紧螺母等,其中阀芯、阀芯弹簧、阀芯导向座、弹簧座、滤网、压板及锁紧螺母均设置在阀体内,阀芯的密封面在阀芯弹簧力的作用下与阀体的密封面接触,这样可以有效的进行密封,增强了真空止回阀的密封性。滤网设置在抽气口处,滤网通过压板及螺钉连接在锁紧螺母上,滤网的设置是为了防止异物进入真空设备,避免了异物损坏真空设备,延长了真空设备的使用寿命;阀芯弹簧设置在弹簧座上,弹簧座与阀芯弹簧连接并支撑阀芯弹簧,可调节阀芯弹簧的预紧力;阀体内设置有阀芯导向座,阀芯导向座为阀芯的上下运行提供导向,阀芯导向座由弹簧座连接支撑。
阀体与阀芯的密封的方式为软密封,软密封这种密封方式具有较好的密封性,保证了真空止回阀的密封性。
阀体及阀芯采用软密封的方式来进行密封,即阀芯的密封面为非金属材料,如工程塑料或橡胶等。而阀芯本体、导向座、阀芯阀芯弹簧座等零件采用优质不锈钢材料制作,不锈蚀,这样结合的密封方式,既可以提高真空止回阀的机械性,延长其使用寿命,其密封性能比常规的硬密封好。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体现在:
结构新颖,使用方便,维修简单,能有效解决真空的密封问题,还能提高真空系统的工作质量及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1—阀体、2—阀芯、3—阀芯弹簧、4—阀芯导向座、5—弹簧座、6—滤网、7—压板、8—锁紧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 所示,包括阀体、阀芯、阀芯弹簧、阀芯导向座、弹簧座、滤网、压板及锁紧螺母等,其中阀芯、阀芯弹簧、阀芯导向座、弹簧座、滤网、压板及锁紧螺母均设置在阀体内,阀芯的密封面在阀芯弹簧力的作用下与阀体的密封面接触。滤网设置在抽气口处,滤网通过压板及螺钉连接在锁紧螺母上,这样可以为了防止异物进入真空设备,避免了异物损坏真空设备,延长了真空设备的使用寿命;阀芯弹簧设置在弹簧座上,弹簧座支撑阀芯弹簧,并调节阀芯弹簧预紧力;阀体内设置有阀芯导向座,阀芯导向座为阀芯的上下运行提供导向,阀芯导向座由弹簧座支撑。
真空设备工作时产生负压,阀芯在负压力的作用下克服阀芯弹簧力需向下运行,此时真空止回阀打开,当真空设备停止工作时,阀芯在阀芯弹簧力的作用下向上运行而关闭真空止回阀。
阀体与阀芯的密封方式为软密封,软密封具有较好的密封性,保证了真空止回阀的密封性。阀体及阀芯采用软密封的方式来进行密封,即阀芯的密封面为非金属材料,如工程塑料或橡胶等。而阀芯本体、导向座、阀芯阀芯弹簧座等零件采用优质不锈钢材料制作,不锈蚀,这样既可以提高真空止回阀的机械性,延长其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港通医疗设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港通医疗设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4758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