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调整鞋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46920.8 | 申请日: | 2013-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058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李正庸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正庸 |
主分类号: | A43C9/02 | 分类号: | A43C9/02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华辉;曹爱红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调整 鞋带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鞋子的配件,特别涉及一种可调整鞋带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鞋子一般在其左右鞋面上,具有多个用于鞋带穿过的鞋带孔,分别交错的穿过鞋带,用于系紧或者松开鞋带,便于穿脱鞋,该种鞋带是通过系绑的方式,对于初学者而言,系绑不牢固还会产生松脱,人踩到后容易摔跤等,此外,对于孩童来说,现有的鞋带的系绑方式极为不便。此外,鞋带的长度一般是固定的,不能根据脚大小的不同进行调整,对于脚宽度较小的着鞋者来说,鞋带过长,也会发生踩到过长的鞋带后摔跤的事发生。因此,研发出一种能根据着鞋者脚部大小做适当性调整的鞋带迫在眉睫。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调整的橡胶鞋带装置,该鞋带装置能较好地根据脚部的大小适当地对鞋带进行调整,其适应性强,使用方便,具有多道安全设计,此外,对于较长的鞋带端部可以在不破坏整体鞋带不影响其使用性能的情况下剪短,不会发生踩到鞋带而摔跤事件的发生,安全系数高。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是按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可调整鞋带装置,包括弹性鞋带本体和与弹性鞋带本体配合连接的扣件,所述弹性鞋带本体包括弹性绳带、置于弹性绳带左侧位置的扣孔和若干等距间隔设置的卡球,以及置于弹性绳带右侧若干等距间隔设置的卡球,所述扣件上设有供弹性鞋带本体的右侧端部穿过的穿孔、用于与扣孔扣合的扣柱及用于卡紧弹性绳带右侧卡球的卡槽,所述扣件的穿孔与卡槽的距离与相邻两卡球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穿孔的直径大于弹性绳带的直径。
作为上述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扣柱为圆锥状柱体。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卡球的直径大小与卡槽的槽宽尺寸匹配。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弹性鞋带本体左侧间隔地设有至少两个卡球,所述弹性鞋带本体右侧间隔的设置有至少两个卡球。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弹性鞋带本体由橡胶材料制成,所述扣件由硬质塑料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扣件与弹性鞋带本体的配合,从而能实现根据脚部大小进行调整,实用性强,适用范围广;
(2)本实用新型鞋带在组装时,弹性绳带穿过端部穿过对应鞋孔,依据实际穿着需要,弹性绳带的右端部可以穿过扣件上的扣孔,着鞋者可以依据实际自己的脚面大小自由选择弹性绳带右侧端部的卡球卡在卡槽内,此时前面的一卡球就对应卡在扣件的穿孔上,这样,就确保鞋带有两道安全设计,第一道安全设计是卡球与穿孔的卡合,第二道安全设计是卡球和卡槽的配合卡合,从而使鞋带系紧后不松脱,使用安全方便;
(3)本实用新型鞋带在使用时,若弹性绳带右侧端部较长,着鞋者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末端部稍长的部分剪掉,不会发生踩到鞋带而摔跤事件的发生,安全性能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调整鞋带装置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弹性鞋带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扣件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可调整鞋带装置使用状态示意图一;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可调整鞋带装置使用状态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调整鞋带装置,包括弹性鞋带本体1和与弹性鞋带本体1配合连接的扣件2,所述弹性鞋带本体1包括弹性绳带11、置于弹性绳带左侧位置的扣孔12和若干等距间隔设置的两卡球13,以及置于弹性绳带右侧若干等距间隔设置的七个卡球13’,所述扣件2上设有供弹性鞋带本体1的右侧端部穿过的穿孔21、用于与扣孔12扣合的扣柱22及用于卡紧弹性绳带右侧卡球13’的卡槽23,所述扣件2的穿孔21与卡槽23的距离与相邻两卡球13或13’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穿孔21的直径大于弹性绳带的直径,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弹性鞋带本体1由橡胶材料制成,所述扣件2由硬质塑料制成。
如图2所示,所述扣柱22为圆锥状柱体,所述卡球13或13’的直径大小与卡槽23的槽宽尺寸匹配。
以下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可调整鞋带装置的工作原理:
如图4、图5所示所示,使用时,着鞋者可将弹性绳带11穿过端部穿过对应鞋孔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正庸,未经李正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4692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LED面板灯灯条的简易固定装置
- 下一篇:反光灯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