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吊秧夹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46651.5 | 申请日: | 2013-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724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冯俊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俊田 |
主分类号: | A01G9/12 | 分类号: | A01G9/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5800 河北省廊坊市***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吊秧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吊秧夹。
背景技术
黄瓜、西红柿等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一般需要吊秧,以增加植物的光利用率,方便落蔓摘除老叶以及摘瓜。现有的吊秧技术一般是将吊线上端系在棚顶钢丝上,在黄瓜、西红柿等秧苗开始生长时将吊线系在苗的根部,以起到固定作用,防止瓜秧歪斜,而且随着瓜秧生长,秧呈S形缠绕在线上。当瓜秧生长到一定高度后,需要及时落秧,落秧时先摘除基底部的叶子,然后解开吊线,再将瓜秧落低,使根部成半圆形盘在畦垄上,然后系好吊线。落秧是温室黄瓜、西红柿等作物管理的一项繁重的体力劳动,一年中要适时多次反复进行,解吊线再重新系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经历,而且操作过程也容易对瓜秧造成损伤。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有效降低劳动强度的吊秧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吊秧夹,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只夹臂,所述夹臂由钳头和扳手一体组成,两只夹臂之间设有弹性夹持体,所述弹性夹持体呈弯折的长条形,其两端分别与左右扳手连接,所述钳头底面设有两片紧密贴合的夹片。
所述夹臂由聚氨酯材质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在黄瓜、西红柿领秧和落秧技术中,采用吊秧夹替代原有吊线直接对作物秧苗进行夹持,不需要反复多次的系吊线和解吊线,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三倍以上,吊线能在弹性夹持体上下自由滑动,方便操作,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经历,有效降低劳动强度;整个操作过程简单快速,不会对瓜秧造成损伤。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容易,适于推广制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夹臂、2-钳头、3-扳手、4-弹性夹持体、5-夹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一种吊秧夹,包括两只夹臂1,夹臂1由钳头2和扳手3一体组成,两只夹臂1之间设有弹性夹持体4,弹性夹持体4呈弯折的长条形,其两端分别与左右两只夹臂1连接,钳头2底面设有两片紧密贴合的夹片5。
本实用新型具体使用时:首先将吊线系于棚顶钢丝上,然后用夹片夹住吊线,可以根据瓜秧生长高度随意调整吊线的长度,钳头夹在作物叶子根部,可以随着瓜秧的生长移动夹子的高低,不需要再像之前一样再有系线和解线的过程。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俊田,未经冯俊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4665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应用于储能电阻焊机的手持式电极枪
- 下一篇:风力发电塔筒基础环角焊缝焊接胎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