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前起落架舱门铆接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46146.0 | 申请日: | 2013-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617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刘汉涛;朱朝晖;卜庆凤;庄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上飞飞机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43/00 | 分类号: | B21D4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51 | 代理人: | 王法男 |
地址: | 20023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起落架 舱门 铆接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飞机结构部件装配工装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前起落架舱门铆接夹具。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飞机的结构尺寸也越来越大,对于飞机前起落架舱门的组装装配需要进行铆接的尺寸也越来越大,制造精度等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飞机的前起落架舱门主要包括骨架和蒙皮,且需要进行多方位的铆接装配作业,为方便工人进行铆接作业,以及减小装配过程中结构的变形并保证准确定位和夹紧,实现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和提高工人装配效率的目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一直致力于开发一种结构简单、适用于飞机前起落架舱门铆接装配,有利于提高前起落架舱门装配效率的前起落架舱门铆接夹具。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结构简单、适用于飞机前起落架舱门铆接装配,有利于提高前起落架舱门装配效率的前起落架舱门铆接夹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前起落架舱门铆接夹具,包括:支撑架,可翻转设置在支撑架上的框架,及用于装夹骨架和蒙皮的站位卡板;所述框架通过翻转机构可翻转地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框架由上横梁、下横梁、左竖梁和右竖梁围合组成的矩形框架,所述站位卡板垂直所述上横梁,所述站位卡板的一端头设置在所述上横梁上,另一端头设置在所述下横梁上。
较佳的,所述翻转机构包括方箱减速器、主动轴、从动轴和两个轴承座,所述方箱减速器和两个轴承座均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主动轴可转动的插设在一所述轴承座上,所述主动轴的一端连接所述方箱减速器,另一端连接所述框架的所述左竖梁上;所述从动轴可转动的插设在另一所述轴承座上,所述从动轴的一端连接所述框架的所述右竖梁上。
较佳的,所述站位卡板两端头通过连接座设置在所述上横梁和所述下横梁上,所述连接座固定设置在所述上横梁和所述下横梁上,所述站位卡板的一端头与所述上横梁上的所述连接座之间为铰接,所述站位卡板的另一端头与所述下横梁上的所述连接座之间为螺栓或插销连接。
较佳的,所述上横梁的上方设置有卡板吊挂系统,所述卡板吊挂系统包括吊挂支架和卡板锁扣,所述吊挂支架设置在所述上横梁的上表面,所述卡板锁扣设置在所述吊挂支架上,且所述站位卡板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卡板锁扣适配的吊环。
本实用新型一种前起落架舱门铆接夹具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的前起落架舱门铆接夹具结构简单,适用于飞机前起落架舱门铆接装配,有利于提高前起落架舱门的装配效率。本实用新型适配的在所述框架内设置站位卡板,可以实现将前起落架舱门的骨架和蒙皮固定装夹在所述站位卡板上,此外还在支撑架上增设一个翻转机构带动框架进行翻转,十分适用于前起落架舱门的铆接作业,实现在同一夹具上即可对前起落架舱门各个方位进行铆接作业,有效的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2.本实用新型的采用方箱减速器、主动轴、从动轴和两个轴承座组合形成翻转机构,结构简单可靠,可通过人工或电机驱动等方式来驱动方箱减速器,继而带动主动轴旋转,实现框架的翻转。
3.本实用新型将站位卡板的一端头设置为可翻转活动的铰接,另一端头设置为可拆卸的螺栓或插销连接,使得站位卡板的安装与拆卸更加便捷,使用更加方便可靠。
4.本实用新型在上横梁上方增设一个卡板吊挂系统和在站位卡板上增设吊环,配合站位卡板的可翻转活动的铰接和可拆卸连接,可实现将站位卡板翻转吊挂在卡板吊挂系统上,进一步方便前起落架舱门的铆接操作。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前起落架舱门铆接夹具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支撑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前起落架舱门铆接夹具,包括:支撑架1,可翻转设置在支撑架1上的框架(图中未标出),及用于装夹骨架和蒙皮的站位卡板6(图中未全部标出);所述框架通过翻转机构(图中未标出)可翻转地设置在支撑架1上,所述框架由上横梁3、下横梁5、左竖梁4和右竖梁2围合组成的矩形框架,站位卡板6垂直上横梁3,站位卡板6的一端头设置在上横梁3上,另一端头设置在下横梁5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上飞飞机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上飞飞机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461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纳米纤维素/木质素阻光膜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背门包边输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