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太阳能平板集热器的集热条带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45544.0 | 申请日: | 2013-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163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黄永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永伟 |
主分类号: | F24J2/20 | 分类号: | F24J2/20;F24J2/4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127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 平板 集热器 条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太阳能平板集热器,尤其涉及一种太阳能平板集热器的集热条带。
背景技术
平板集热器的集热条带是平板太阳能的核心部件,其对平板太阳能的热效率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目前国内外使用比较普遍的集热条带结构类型是管板式和翼管式。管板式集热条带是将铜管与吸热翼片通过激光焊接或超声波焊接构成集热条带。圆形铜管与平面的吸热翼片之间的接触是一条直线,其接触面积小,热阻大,不利于热量的交换,从而影响了整个集热器的效率。铜铝复合的集热条带是翼管式,它可以解决接触面积小的问题,但是该结构是通过外力将铜管与铝翼压合在一起,大部分是物理接触,由于是不同材料的压合,热胀冷缩系数不同,所以长时间的热胀冷缩,二者接触面积会逐步变小,从而导致集热效率下降,另外这种集热条带在组装成集热板芯时很难做到完全平整,影响平板集热器的外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平板集热器的集热条带,本太阳能平板集热器的集热条带换热效率高、使用寿命长、结构简单、成本低。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太阳能平板集热器的集热条带,包括集热条带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条带本体内设有至少两个管状空腔;所述管状空腔均匀分布在集热条带本体内,形成相互平行的流道,相邻的两个流道之间以及流道的两侧为翼片;所述集热条带本体的上表面涂有或者镀有选择性吸收涂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流道通过挤压成型的方式设置在集热条带本体内,使所述流道与集热条带本体一体成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流道的截面为圆形、菱形、矩形或多边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集热条带本体为铝合金材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在集热条带本体的两侧设有用于将相邻的两个集热条带本体互相拼接成为一个整体的左连接接口和右连接接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流道的轴线与所述翼片的中间层在同一平面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流道的轴线位于所述翼片的中间层上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流道的轴线位于所述翼片的中间层下方。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有:1、集热条带本体为同一种材料挤压成型,即是一个整体,大大减少了传热热阻;也不存在由于不同材料的热胀冷缩系数不同,长时间后二者接触面积会逐步变小,从而导致集热效率下降的问题,大大延长了集热器的使用寿命;2、由于流道数量成倍增加,换热面积也成倍增加,大大提高了集热器的换热效率、3、一个集热条带本体上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流道,在集热条带的宽度不变时,翼片到流道的传热路径大大缩短,传热效率更高;4、集热条带本体的两侧设有左连接接口和右连接接口,通过左连接接口和右连接接口将两片或两片集热条带本体互相拼接成为一个整体,或者说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本实用新型太阳能平板集热器的集热条带互相拼接成为一个整体,从而使平板集热器的外观更加美观;5、用廉价的铝合金取代高价的铜,大大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流道的轴线与翼片的中间层在同一平面内时的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流道的轴线位于翼片的中间层上方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流道的轴线位于翼片的中间层下方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见图1,本太阳能平板集热器的集热条带,包括集热条带本体;所述集热条带本体内设有至少两个管状空腔;所述管状空腔均匀分布在集热条带本体内,形成相互平行的流道1,相邻的两个流道1之间以及流道1的两侧为翼片2;所述集热条带本体的上表面3涂有或者镀有选择性吸收涂层。所述流道1的截面为圆形、菱形、矩形或多边形(本实施例为圆形);所述流道1通过挤压成型的方式设置在集热条带本体内,使所述流道1与集热条带本体一体成型;所述集热条带本体为铝合金材料。在集热条带本体的两侧设有用于将相邻的两个集热条带本体互相拼接成为一个整体的左连接接口,或者如图3所示,所述流道1的轴线位于所述翼片2的中间层上方,或者如图4所示,所述流道1的轴线位于所述翼片2的中间层下方;本实施例中采用流道1的轴线与所述翼片2的中间层在同一平面内的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永伟,未经黄永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455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走式桥梁缆索探伤仪
- 下一篇:板业锅炉油炉体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