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小鼠固定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45505.0 | 申请日: | 2013-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540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和七一;余晓东;段海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D3/00 | 分类号: | A61D3/00 |
代理公司: | 重庆为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6 | 代理人: | 孙人鹏 |
地址: | 401331 重庆市沙坪***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小鼠 固定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束缚动物的器械,具体涉及一种小鼠固定器。
背景技术
小鼠是一种医学研究常用的实验动物,是医学、生物学、药理学、病理学等多学科常用的实验动物,但小鼠体内常携带多种病毒,如果被小鼠咬伤,会影响实验者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传染病的暴发,抓取时需防护其咬伤,短暂的腹腔给药等操作可以直接捉拿给药,但如需尾静脉注射或尾静脉放血等操作时,需要较长时间固定,需要应用相应的小鼠固定器。
另外,蚊虫的人工养殖也主要采用小白鼠活体供血的方法进行繁殖传代。
目前,通常使用方形木板作为固定小鼠的工具,将小鼠四肢用橡皮筋呈对角线拉紧固定于木板的四角,此种固定方法难以操作,需经反复训练才能将小鼠固定,调节方法复杂、价格昂贵,而且小鼠的死亡率很高,即使个别存活下来也会四肢残缺无法继续使用,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现有技术的缺点是:目前通常使用的小鼠固定器调节方法复杂、价格昂贵,而且小鼠的死亡率很高,即使个别存活下来也会四肢残缺无法继续使用,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简便的小鼠固定器,便于对小鼠进行尾静脉注射、尾静脉取血及断尾取血,还可以为养殖的蚊虫提供反复喂血。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表述一种小鼠固定器,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底端封闭,顶端盖有旋盖,其关键在于:在所述筒体底部装有填充物,在所述旋盖上开有小孔,所述小孔直径与小鼠尾根部直径大小相匹配。
在固定小鼠的时候,将筒体放平,打开旋盖,根据小鼠体长,往筒体底部加入填充物,用手挡住筒口,提起小鼠尾,让其自己从筒口端钻入,然后竖起筒体,将小鼠尾从旋盖中穿出,旋紧旋盖,完成对小鼠的固定,这样设置的固定器可以将小鼠固定,而将小鼠尾巴留在外面,供静脉注射或取血应用,该固定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对小鼠尾静脉注射或尾静脉放血等操作时,可以有效的防止小鼠咬伤实验者。
在所述筒体的外壁开有至少一个喂血孔。
将合适大小的小鼠放入该固定器中固定,开设的喂血孔用于小鼠呼吸及对蚊虫反复喂血,这样固定小鼠可避免小鼠因捆绑而四肢残缺或死亡,无法继续为蚊虫提供喂血,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能有效的降低蚊虫养殖的费用。
所述喂血孔的直径为5mm。
设置这样大小的喂血孔,可以在满足小鼠呼吸及对蚊虫喂血的情况下,开设尽可能多的喂血孔,使得养殖的蚊虫吸血更加的方便。
所述筒体为离心管。
用离心管作为筒体,一方面是在实验室中就地取材,非常方便;另一方面生产成本低,价格便宜。
所述填充物为脱脂棉或纸团,用于限制小鼠行动,但不会弄伤小鼠。
本实用新型的显著效果是: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方便小鼠的固定,同时将小鼠尾巴留在该固定器外,既能防止小鼠咬伤实验者,还便于实验人员对小鼠进行尾静脉注射、尾静脉取血及小鼠断尾取血,使用方便、易于携带;另外也可作为蚊虫吸血的固定装置,固定在该固定器中的小鼠可用于反复喂血,
有效的降低了蚊虫养殖的费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旋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小鼠固定器,包括筒体1,所述筒体1底端封闭,顶端盖有旋盖2,在所述筒体1底部装有填充物3,所述填充物3为脱脂棉或纸团,在所述旋盖2上开有小孔4,所述小孔4直径与小鼠尾根部直径大小相匹配。
在所述筒体1的外壁开有至少一个喂血孔5,所述喂血孔5的直径为5mm。
本实施例开有四个所述喂血孔5,相邻两喂血孔5之间的间距为1cm。
所述筒体1为离心管。
尽管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作出多种类似的表示,如:将填充物3改为木屑等,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师范大学,未经重庆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455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