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应用注入法对铁路无砟轨道道床下沉进行抬升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39996.8 | 申请日: | 2013-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343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王五一;杨金元;郭胜;王微波;巴顿·史蒂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安通伟业铁路工务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B27/00 | 分类号: | E01B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何春兰 |
地址: | 100055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 注入 铁路 轨道 道床 下沉 进行 抬升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应用注入法对铁路无砟轨道道床下沉进行抬升的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铁路无砟轨道道床主要分布于普速线路的隧道整体道床和高速铁路轨道板道床。目前,隧道整体道床由于修建时存在的原始缺陷和长时间服役使用,整体道床结构下沉的发生数量、下沉程度和下沉发展速度呈明显的上升趋势,高速铁路轨道板道床结构线路运营中,由于施工预压期短、地下开采、交叉工程施工、周边环境变化、区域沉降等因素的影响,部分线路的局部地段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沉现象。道床下沉对列车的平稳运行构成影响,严重危及行车安全。
对整体道床下沉传统的整治方法主要是采用翻修道床和在基底灌注水泥浆等方法。采用翻修道床方法,一是需要较长的作业时间,还需要线路慢行或封锁施工,对行车干扰大,安全风险大。二是需要较大的施工机械和较多的作业人员,施工组织难度大。三是在长大隧道施工时通风不良,机车行驶、大型作业机械运行产生较严重的有害气体、粉尘和噪音,造成施工作业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作业人员的身心健康。四是施工产生大量隧道弃碴,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采用基底灌注水泥浆方法一是施工中很难控制道床提升量;二是基底注浆后,易产生道床沉降速率较之前加速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注入法对铁路无砟轨道道床下沉进行抬升的系统,使用该系统能对铁路无砟轨道道床下沉进行精确抬升,达到对铁路无砟轨道道床下沉病害进行整治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应用注入法对铁路无砟轨道道床下沉进行抬升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注入设备、注入材料、注入管和测量装置,下沉的所述道床上设有多个注入孔,所述注入管的一端连接所述注入设备,另一端插入所述注入孔内,所述注入设备将所述注入材料输送到所述注入管,并由注入管引导至所述注入孔内,所述注入孔的深度直达无砟轨道道床底部,所述测量装置设置在所述无砟轨道的路肩、承轨台和轨顶面。
如上所述的应用注入法对铁路无砟轨道道床下沉进行抬升的系统,所述注入管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外管间隔地包覆在内管之外,所述内管的长度大于外管的长度,所述外管包括上下依次连接活动外管、橡胶涨套和固定外管,所述活动外管的上端有压紧螺母,所述压紧螺母螺纹连接在内管上。
如上所述的应用注入法对铁路无砟轨道道床下沉进行抬升的系统,所述固定外管的下端设有固定外管前挡圈,所述固定外管与所述橡胶涨套之间连接有固定外管后挡圈,所述橡胶涨套与所述活动外管之间连接有活动外管前挡圈,所述活动外管的上端连接活动外管后挡圈,所述固定外管前挡圈和固定外管后挡圈分别固定地包覆在所述内管外,所述活动外管前挡圈和活动外管后挡圈分别可活动地包覆在所述内管外。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和优点是:所述注入材料注入到所述下沉道床底部时其相互间产生化学反应、迅速膨胀并向所述下沉道床底部填充并快速固化,其化学反应过程中释放的膨胀力实现对所述下沉道床进行整体抬升。通过所述注入设备控制所述注入材料在其被注入时的温度、压强、流量实现对所述下沉道床的抬升量的精确控制。使用所述测量装置可以对所述下沉道床在抬升过程中进行实时测量,其抬升控制精度可达±2毫米。所述注入材料因其迅速膨胀后快速固化(十五分钟可以达到90%的需求强度),故所述下沉道床被整体抬升后,其线路很快就能开通,限行速度可达120千米/小时。
其能很好地抬升下沉的无砟轨道道床,保证线路的平顺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的无砟轨道道床为高速铁路轨道板道床的横断面示意图,以显示注入孔的布置状态;
图2是当无砟轨道道床为高速铁路轨道板道床时,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的注入孔布置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的注入管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无砟轨道道床为普速线路的隧道整体道床的中心水沟式道床的横断面示意图;
图6是当无砟轨道道床为普速线路的隧道整体道床的中心水沟式道床时,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的注入孔布置图;
图7是无砟轨道道床为普速线路的隧道整体道床的侧沟式道床的横断面示意图;
图8当无砟轨道道床为普速线路的隧道整体道床的侧沟式道床时,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的注入孔布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安通伟业铁路工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安通伟业铁路工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3999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LED太阳能庭院灯
- 下一篇:防过载力矩扳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