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排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39588.2 | 申请日: | 2013-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443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李性伟;刘文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性伟;刘文斌 |
主分类号: | B08B1/04 | 分类号: | B08B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惠诚律师事务所 11353 | 代理人: | 雷志刚;潘士霖 |
地址: | 473000***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排除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排泥器。
背景技术
在对粘性物质处理时,需要对其进行搅拌或者提升等动作,而由于其粘附特性,粘性物质处理装置的部件上会粘附粘性物质,使用刮除装置将粘性物质刮落后,粘性物质会堆积,如果不能及时清除会增加清除的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在下文中给出关于本实用新型的简要概述,以便提供关于本实用新型的某些方面的基本理解。应当理解,这个概述并不是关于本实用新型的穷举性概述。它并不是意图确定本实用新型的关键或重要部分,也不是意图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目的仅仅是以简化的形式给出某些概念,以此作为稍后论述的更详细描述的前序。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泥器,解决粘性的泥在刮除散落后不能及时清除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排泥器,包括主轴和排泥片,多个排泥片沿主轴轴向间隔安装在主轴上,单个排泥片沿主轴径向伸展,主轴两端安装在机架上。
排泥器的主轴转动,带动排泥器的排泥片拨动刮落的泥,由于排泥片绕主轴对称分布在两个平面,且多个排泥片沿主轴间隔分布,因此,既能保证主轴的平衡,又能保证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使泥从处理装置上刮落并由排泥器将刮落的泥排除,从而不会在一个地方堆积。
附图说明
参照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说明,会更加容易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以上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点。附图中的部件只是为了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相同的或类似的技术特征或部件将采用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排泥器的工作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机架,2、主轴,3、第一排泥片,4、第二排泥片,5、轮盘,6、刮泥器,7、通道,8、阶梯板,31、支撑杆,32、夹持片,33、拨片,34、螺栓,41、支撑杆,42、夹持片,43、拨片,45、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附图或一种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元素和特征可以与一个或更多个其它附图或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元素和特征相结合。应当注意,为了清楚的目的,附图和说明中省略了与本实用新型无关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部件和处理的表示和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排泥器,包括机架1、主轴2和排泥片,排泥片又分为第一排泥片3和第二排泥片4,例如但不限于第一排泥片3和第二排泥片4结构可以相同,当然根据实际需要也可以采用不同的结构。多个排泥片沿主轴2的轴向间隔安装在主轴2上,单个排泥片沿主轴2径向伸展,主轴2两端安装在机架1上。
如图2所示,第一排泥片3包括支撑杆31和拨片33,支撑杆31为刚性支撑杆,一端固定连接于主轴2。支撑杆31包括夹持片32,夹持片32位于支撑杆31远离主轴2的一端,通过连接板固定在支撑杆31末端,并通过螺栓34与拨片33固定连接。
第二排泥片4包括支撑杆41和拨片43,支撑杆41为刚性支撑杆,一端固定连接于主轴2。支撑杆41包括夹持片42,夹持片42位于支撑杆41远离主轴2的一端,通过连接板45固定在支撑杆41末端,并通过螺栓与拨片43固定连接。
拨片33及拨片43为柔性拨片,可以防止在泥积聚较多无法排除时强行拨除而发生拨片塑性变形、折断的现象,有利于排泥器的自身保护,延长使用寿命。
拨片33及拨片43各自所在平面与主轴2的轴线有一锐角。
相邻的两个所述排泥片呈90°,且任一所述排泥片左右相邻的两个排泥片呈180°安装在主轴2上。全部排泥片绕主轴2对称分布在两个平面,这样可以使主轴2平衡,不至于造成装置的自身不平衡缺陷。
如图3所示,排泥器工作时,泥处理装置中转动的轮盘5上附有粘性的泥,刮泥器6将轮盘5侧面的泥刮落后散落在通道7内,排泥器主轴2转动,带动第一排泥片3和第二排泥片4动作,第一排泥片3将轮盘5圆周上的泥拨落,并且与第二排泥片4将堆积在通道7内的泥拨动至阶梯板8下方,从而完成泥的排除,防止泥的堆积粘附。
本实用新型排泥器的排泥片,其拨片33及拨片43各自所在平面与主轴2的轴线有一锐角,目的是为了在拨动泥时更有利于泥的运动,使泥有一斜向受力,从而更容易拨除到阶梯板8下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性伟;刘文斌,未经李性伟;刘文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3958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油箱的齿轮箱盖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断路器的操作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