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止细胞损伤的圆头移液吸管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38820.0 | 申请日: | 2013-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128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梁盈;林亲录;吴伟;吴跃;方婧杰;杨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M1/24 | 分类号: | C12M1/24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郭立中 |
地址: | 410004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止 细胞 损伤 圆头移液 吸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实验研究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止细胞损伤的圆头移液吸管。
背景技术
在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实验研究中,细胞及病毒转染的定量转移、不同来源细胞溶液无损伤的定量混合是最基本的实验操作。实验室大多使用移液枪头、普通移液吸管等装置,对细胞进行吸取。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移液吸管分为1mL,2mL,5mL和10mL等常用规格,多为玻璃或聚丙烯材料,但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 聚丙烯材质的吸管虽可耐高温高压,但不耐酸耐碱,不能反复使用,使用成本高。
2. 现有移液吸管,无论是玻璃材质的还是聚丙烯材质的,其底部管口为线型,管口不平滑,较尖锐(见图1-3);使用其进行组织细胞的定量转移时,细胞损伤率约达15%,在不同溶液混合过程中,细胞损伤率则高达20%;特别是病毒转染实验中,细胞损伤率更高,大大影响了实验结果。
3. 现有部分移液吸管由两部分组成,通过套管或焊接而成,对定量转移造成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移液吸管的不足之处,特别是在移液过程中对组织细胞造成损伤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圆头移液吸管,该圆头移液吸管可以使细胞免损伤、量程精确、并可反复灭菌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圆头移液吸管,包括吸管本体, 吸管本体的下端为中间开口的弧形管口。
所述吸管本体优选为玻璃的吸管本体。
所述吸管本体与弧形管口优选一体成型。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圆头移液吸管规格为从1-50mL任意一种,可配合任何一款电动移液器使用。
现有技术中的移液吸管底部管口为线型,管口不平滑,较尖锐,定量转移时,细胞损伤率大;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圆头移液吸管管口为圆弧状,很好的解决了此技术问题,使得在取样过程中减少对细胞的损伤,使用本新型的圆头移液吸管在操作细胞溶液时可使细胞的损伤率降到2%以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圆头移液吸管底部管口呈圆弧状,保证细胞溶液进出移液吸管时流动顺畅,减少碰撞,降低损伤程度,使细胞的损伤率降至2%以下。
3、本实用新型的圆头移液吸管细胞损伤率低,操作简单,使用成本低廉,能够达到良好的使用效果。特别是病毒转染实验中,发现圆头移液吸管比尖头吸管的转染效率提高了约10%,大大提高了实验结果。
3、本实用新型的圆头移液吸管优选玻璃材质,耐高温高压,耐强酸强碱,可反复灭菌使用;一体成型使吸取溶液定量精确;并可配合任何一款电动移液器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移液吸管的下端管口结构示意图(侧面视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一种移液吸管的下端管口结构示意图(侧面视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一种移液吸管的下端管口结构示意图(侧面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圆头移液吸管的下端管口结构示意图(剖视图);
其中,1是吸管本体,2是管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圆头移液吸管,如图4所示,包括吸管本体1, 吸管本体1的下端为中间开孔的弧形管口2。所述吸管本体1为玻璃材质,吸管本体1与弧形管口2一体成型。
上述实施例仅是为了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提供的一种实施例,并不仅仅限于实施例和附图中标记的数据。凡是基于本实用新型,对其技术特征进行简单替换或重新组合,且没有脱离本实用新型实质内容的技术方案,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未经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388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色连体的口红
- 下一篇:气动压服装弹扣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