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散热鳍片组扣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36301.0 | 申请日: | 2013-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203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赵汉高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仁海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展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08 | 代理人: | 冯卫东 |
地址: | 52300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 鳍片组扣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产品的散热器,尤其是散热鳍片组成型的散热器,特别是多组不同规格散热鳍片组扣接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散热鳍片组中每个鳍片都是统一规格的,依靠鳍片上的扣接部一一扣接而成整体鳍片组,将其固定连接于发热体上以协助发热体散热,保证发热体正常工作。由于电子工业的不断发展,对散热鳍片组的规格要求也越来越多样化。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散热鳍片组扣接结构,实现了两种以上不同规格的鳍片组之间的扣接,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结合稳固,制作简便,保证了散热鳍片组的稳定热传导。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散热鳍片组扣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金属鳍片组和第二金属鳍片组,所述第一金属鳍片组左扣接部与右扣接部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金属鳍片组左扣接部与右扣接部之间的距离;在所述第一金属鳍片组和第二金属鳍片组之间有过渡鳍片连接。
上述的散热鳍片组扣接结构,所述过渡鳍片前后侧分别设有前扣接部和后扣接部。
上述的散热鳍片组扣接结构,所述过渡鳍片的前扣接部分为前左扣接部和前右扣接部;所述后扣接部分为后左扣接部和后右扣接部。
上述的散热鳍片组扣接结构,所述第一金属鳍片组的高度大于第二金属鳍片组的高度;所述过渡鳍片的顶面中部有凹陷区,所述后扣接部设在所述凹陷区顶面侧缘上,所述前扣接部设在所述过渡鳍片的顶面的左右两端。
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过渡鳍片的扣接部结构错位设计巧妙地将两种不同规格的鳍片组实现了扣接连接,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结合稳固,制作简便,保证了散热鳍片组的稳定热传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散热鳍片组扣接结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过渡鳍片主视图。
图3为图2所示A-A剖视图。
图4为图2所示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见图1、图2、图3、图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包括第一金属鳍片组1和第二金属鳍片组2,所述第一金属鳍片组1高于所述第二金属鳍片组2,所述第一金属鳍片组1左扣接部11与右扣接部12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金属鳍片组2左扣接部21与右扣接部22之间的距离。在所述第一金属鳍片组1和第二金属鳍片组2之间有过渡鳍片3连接,所述过渡鳍片3的顶面34中部有凹陷区35,在所述过渡鳍片3的顶面34上设有前左扣接部311和前右扣接部312,所述前左扣接部311和前右扣接部312构成前扣接部31;在所述凹陷区35的顶面侧缘上设有后左扣接部321和后右扣接部322,所述后左扣接部321和后右扣接部322构成后接部32。如此,所述过渡鳍片3的前扣接部31连接第一金属鳍片组1,后扣接部32连接第二金属鳍片组2,实现了不同规格的第一金属鳍片组1和第二金属鳍片组2的连接。
本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方式,凡与本实施例内容类似之技术方案均为本实用新型之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仁海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仁海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363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海洋平台自滑跌落式柔性滑道
- 下一篇:客车电源控制箱的散热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