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善油气回收系统使用寿命的冷凝吸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34103.0 | 申请日: | 2013-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424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魏巍;赵志华;牟祖泽;刘国强;崔立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湾环境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00 | 分类号: | B01D5/00;B01D5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01 北京市朝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善 油气 回收 系统 使用寿命 冷凝 吸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有机挥发气体处理系统,尤其是一种处理和回收方式多样、处理和回收效果好的改善油气回收系统使用寿命的冷凝吸附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油气回收技术包括炭吸附、冷凝、膜过滤、吸收剂回收工艺及其组合工艺。炭吸附工艺是一种常用工艺,但是,由于活性炭本身的特性,现有成套活性炭组合工艺设备,由于反复的抽真空或蒸汽脱附,并且操作参数、活性炭选择不当;使得大部分活性炭更换周期很短,增加了运行成本,使环保设备不能得到良好的经济回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处理和回收方式多样、处理和回收效果好的改善油气回收系统使用寿命的冷凝吸附系统。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之一的一种改善油气回收系统设备使用寿命的冷凝吸附组合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进入端、抽风机、一级冷凝机组、二级冷凝机组和活性炭吸附罐;所述活性炭吸附罐包括并联的第一活性炭吸附罐和第二活性炭吸附罐;所述抽风机与活性炭吸附罐之间连接有真空泵。
所述一级冷凝机组和二级冷凝机组之间,二级冷凝机组和活性炭吸附罐之间分别连接一号分离器和二号分离器,所述一号分离器和二号分离器通过油泵与存储罐连接。
所述第一活性炭吸附罐与第二活性炭吸附罐与净化气放空端连接。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之二的改善油气回收系统使用寿命的冷凝吸附系统,包括如下步骤:
(1)有机挥发气体由进入端首先经抽风机,再进入一级冷凝机组,温度降至0度,然后进入二级冷凝机组,温度降至-25摄氏度~-35摄氏度以下,之后进入第一活性炭吸附罐,有机挥发气体中的有机成分被活性炭吸附在孔隙中,空气则透过炭层,达到排放要求的尾气由净化气放空端排至大气;
(2)当第一活性炭吸附罐有机挥发气体吸附量达到一定值、在第一活性炭吸附罐顶部即将穿透前,通过程序控制系统按照预先设定的时间及总吸附量等参数,自动切换至第二活性炭吸附罐进行吸附工作,具体方式为:在吸入气体最高浓度范围内,通过气体的流量显示计算出总的回收气体质量。在吸附15分钟时切换炭罐,可以保证排放到空气中的气体含量极其低;
(3)第一活性炭吸附罐则转入再生阶段,由解吸用的真空泵对其抽真空至绝压1KPa以下,根据变压吸附原理,吸附在活性炭孔隙中的有机分子被脱附出来,高浓度挥发气由上而下流过炭床,使炭床得到深度解吸,最后用未加热的冷氮气对炭床进行冷却,恢复吸附能力。
活性炭吸附罐中较高浓度的挥发气组分经真空泵抽真空后引回冷凝机组,继续液化,液化后的挥发气组分经一号分离器和二号分离器分离后被油泵打回储罐,得以回收。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1.选用煤基活性炭。煤基活性炭与炭纤维比较而言,机械性能更好,耐磨损;支撑力好,堆积高度可选在30m范围内,并且价格低廉,煤基活性炭敏感性低于活性炭纤维,不用专门的过滤系统即可使用;
2.活性炭脱附温度为常温活性炭脱附温度为常温(环境温度-20℃至40℃),避免了反复升降温度造成的机械磨损,增加了活性炭的利用率和使用寿命;
3.先经过过滤器和二级冷凝机组,回收60%以上的油气挥发组分,大大的降低活性炭的负荷,提高了活性炭利用率;
4.根据活性炭的专有选择性对PLC程序进行编辑,在穿透点前切换炭罐,不让炭罐满负荷运行,在穿透点前可以保证排放到空气中的气体含量极其低,并且控制活性炭的吸附量可以减少吸附热的释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改善油气回收系统使用寿命的冷凝吸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改善油气回收系统使用寿命的冷凝吸附系统,其硬件构成包括依次连接的进入端1、抽风机2、一级冷凝机组3、二级冷凝机组4和活性炭吸附罐;所述活性炭吸附罐包括并联的第一活性炭吸附罐5和第二活性炭吸附罐6。
所述抽风机2与活性炭吸附罐之间连接有真空泵7。
所述一级冷凝机组3和二级冷凝机组4之间,二级冷凝机组4和活性炭吸附罐之间分别连接一号分离器8和二号分离器9,所述一号分离器8和二号分离器9通过油泵10与存储罐11连接。
所述第一活性炭吸附罐5与第二活性炭吸附罐6与净化气放空端12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湾环境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海湾环境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341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