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半自动皮壳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33926.1 | 申请日: | 2013-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320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解锰;朱志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茂丰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1B1/74 | 分类号: | B31B1/74;B42D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4 | 代理人: | 吴世民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半自动 皮壳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纸品加工机械,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笔记本、相册、文件夹等纸品书壳包边压平的半自动皮壳机。
背景技术
皮壳机是用于精装书壳、笔记本、封面、挂历、台历、文件夹皮壳包边加工的自动化生产设备。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精装书、台历、文件夹、游戏拼板等产品的美观度要求越来越高,为了增加美观度,现在厂家在生产此类产品时,一般都需要用到皮壳包边,这就需要使用到皮壳机。
现有的皮壳体可分为半自动皮壳体和全自动皮壳机两种,其中全自动皮壳机虽然生产效率高,但其占地面积大,使用成本高,不适合中、小型企业的生产使用,故而中、小型企业多使用半自动皮壳体。
现有的半自动皮壳体,其包括有送料机构、包边机构,送料机构安装在包边机构上方,送料机构与包边机构相配合,送料机构是一种可定向移动带且有多个吸盘的活动机构。
现有的半自动皮壳机存在两点不足,具体如下:
其一是:现有的半自动皮壳机在使用时,在人工操作送料机构通过吸盘抓取卡板后运送至指定位置上,与上胶后的皮壳配合,再人工送入包边机构中进行皮壳包边,在该过程中,因送料机构的送料行程较大,人工操作时较为费时费力,不利于快速加工。
其二是:包边机构内用于与皮壳配合的包边板为固定设计,其无法升降或移动,其工作朝向也是固定的,而一个朝向的包边板只能对应一个前进方向的卡板进行一边的包边加工,故而传统包边机构多为纵向三排滚轮结构,两两邻的两滚轮间配合后形成上下两条输送道,在上下输送道上各设置一包边板进行加工,实现两边包边,这就使得包边机构结构较为复杂、机械稳定性差,同时体积也较大,无法很好的满足设备小型化的发展需要。
综上所述,研发一种可实现自动送料,同时包边机构简单、机械稳定性好、体积小巧的半自动皮壳机,成为了本行业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实现自动化送料且包边机构结构简单的半自动皮壳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半自动皮壳机,包括有机架、送料机构和包边机构。
包边机构安装在机架上;
送料机构通过滑轨安装在包边机构上方;
所述送料机构与安装在机架上的一送板气缸连接配合,送板气缸带动送料机构沿滑轨作往复直线运动;
所述送料机构包括有吸盘组、支撑架;
所述吸盘组与安装在支撑架上的升降气缸连接配合,实现吸盘组的上、下往复直线运动;
所述包边机构包括有固定架、两组安装在固定架上且上下对称设置的滚筒组以及带动滚筒组转动的电机马达;
所述两滚筒组中,对应相邻的两滚筒间通过设在滚筒侧面上的齿轮相互咬合,实现动力传输及同步转动;
所述两滚筒组上下间距的大小与卡板厚度相适配;
所述固定架的左右两侧上均安装有用于感应卡板的光感探头;
所述固定架上还设置有一摆臂;
所述摆臂中部与转轴连接,摆臂通过连杆与气缸配合,在气缸的带动下可沿转轴上、下往复摆动;
所述摆臂上对称安装有两组包边板有两组毛刷;
所述包边板转动安装在摆臂上,可自由转动。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解决了传统半自动皮壳机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工作稳定性好、体积小巧且加工速率高的半自动皮壳机。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送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包边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包边机构与送料机构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分别是:
(1)机架;
(2)送料机构;
(3)包边机构;
(4)送板气缸;
(201)吸盘组;
(202)支撑架;
(203)升降气缸;
(301)固定架;
(302)滚筒组;
(303)滚筒组;
(304)摆臂;
(305)毛刷;
(306)包边板;
(307)连杆;
(308)气缸;
(309)包边板;
(3010)毛刷。
具体实施方式
为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现结合附图1、2、3对本实用新型作出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茂丰机械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茂丰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339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间歇运转换气扇控制器
- 下一篇:手把定位块组合减振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