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马达驱动的电子保险锁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33731.7 | 申请日: | 2013-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139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郑红波;周信能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市北仑区柴桥凯迪电子机械厂 |
主分类号: | E05B47/04 | 分类号: | E05B47/04;E05B15/00;E05B65/52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3 | 代理人: | 宋缨;孙健 |
地址: | 315800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马达 驱动 电子 保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马达驱动的电子保险锁。
背景技术
电子保险锁应用在许多领域,如保险箱、保险柜、金库门、枪柜及防盗门等,现有的电子保险多是采用电磁铁原理,通过通断电来控制磁力,简单方便,但是这种方式也存在很多问题,在无密码及无任何工具情况下震动或撞击的情况下容易使锁头来回抖动而使保险锁打开,安全性能低,而且电磁铁的通电电流要求高,多是采用360MA的电流,耗电量大,电池的更换频率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马达驱动的电子保险锁,结构简单,采用马达驱动,防止在冲击、撞击和震动的情况下保险锁打开,提高了安全性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马达驱动的电子保险锁,包括后盖、固定支架、锁头和压簧,所述的后盖呈长方体,其一侧连接固定有固定支架,所述的固定支架的左端横向穿接有锁头,所述的锁头的右端与压簧的一端相连,所述的后盖上与固定支架相对的内侧面上布置有马达安装座,所述的马达安装座的内部安装有马达,所述的马达的输出轴穿过马达安装座与转盘相连,所述的转盘上除中心以外的任意点穿有一根固定销Ⅰ,所述的转盘一侧的固定销Ⅰ与连杆的一端相连,另一侧的固定销Ⅰ与拨块相连,所述的压簧的另一端与马达安装座的侧面连接,所述的连杆的另一端从压簧中间穿过与锁头的右端相连,所述的马达安装座的一侧的后盖内侧壁上安装固定有控制板,所述的控制板通过电线与马达相连。
所述的连杆通过固定销Ⅱ与锁头相连。
所述的固定支架的左端下侧布置有应急拨片,所述的应急拨片的右端穿过固定支架的左端面并通过导向柱与固定支架的内侧面相连接,所述的导向柱与拉簧的一端相连,所述的拉簧的另一端与应急拨片的右端相连。
所述的应急拨片的中部开有一字通孔,所述的导向柱穿过一字通孔与固定支架相连。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马达驱动的电子保险锁,结构简单,采用马达为动力源,拨动锁头移动,防止在冲击、撞击和震动的情况下保险锁打开,提高了安全性能,采用150MA电流,普通的4节5号电池可以使用1年以上,节省了能源的消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前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外形立体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固定支架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控制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如图2-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马达驱动的电子保险锁,包括后盖1、固定支架8、锁头9和压簧5,所述的后盖1呈长方体,其一侧连接固定有固定支架8,所述的固定支架8的左端横向穿接有锁头9,所述的锁头9的右端与压簧5的一端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盖1上与固定支架8相对的内侧面上布置有马达安装座3,所述的马达安装座3的内部安装有马达2,所述的马达2的输出轴穿过马达安装座3与转盘15相连,所述的转盘15上除中心以外的任意点穿有一根固定销Ⅰ14,所述的转盘15一侧的固定销Ⅰ14与连杆6的一端相连,另一侧的固定销Ⅰ14与拨块13相连,所述的压簧5的另一端与马达安装座3的侧面连接,所述的连杆6的另一端从压簧5中间穿过与锁头9的右端相连,所述的马达安装座3的一侧的后盖1内侧壁上安装固定有控制板4,所述的控制板4通过电线与马达2相连。
所述的连杆6通过固定销Ⅱ7与锁头9相连,所述的固定支架8的左端下侧布置有应急拨片10,所述的应急拨片10的右端穿过固定支架8的左端面并通过导向柱11与固定支架8的内侧面相连接,所述的导向柱11与拉簧12的一端相连,所述的拉簧12的另一端与应急拨片10的右端相连,所述的应急拨片10的中部开有一字通孔,所述的导向柱11穿过一字通孔与固定支架8相连。
图5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控制原理图。其中,芯片U1的VDD端接电压端,VSS端接地,P63/RST端接地,P62/TCC端通过一个电阻与三极管Q1的基极相连,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电容与电压端相连,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市北仑区柴桥凯迪电子机械厂,未经宁波市北仑区柴桥凯迪电子机械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3373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全涂覆PTC碳晶发热体
- 下一篇:新型碳纤维石英管散热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