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膜除尘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32690.X | 申请日: | 2013-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757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李华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铜川徐家沟煤矿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7/00 | 分类号: | B01D47/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61114 | 代理人: | 李罡 |
地址: | 727022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除尘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尘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利用循环水供水的水膜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矿井机械化开采程度的提高,由此带来的煤尘问题越来越明显。其表现为:①煤尘污染作业环境,严重危害工人的身体健康,易引起肺部病变造成尘肺病;②煤尘浓度过高潜伏着爆炸的危险,悬浮的煤尘是造成煤矿煤尘爆炸的主要原因之一;③高浓度煤尘还会加速机械设备磨损,缩短精密仪器的使用寿命;④煤尘污染环境,使工作场所的能见度降低,工伤事故增加,工程质量下降。煤尘的产生存在于煤炭的生产、输运等各个环节,煤矿运输大巷既作为原煤运输巷又作为行人通道,是矿井的主要进风巷道。运煤皮带开启时,主要运输机巷中转载点、皮带带仓、以及皮带运输过程中煤尘极易产生并随风漂移,造成巷道煤尘浓度过大,严重污染巷道环境。因此,治理好煤尘对于保障安全生产、防止职业病的发生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国内针对巷道降尘装置并不多,降低巷道煤尘浓度的主要技术有喷雾降尘、除尘器除尘、化学及物理除尘、净化水幕控尘等,但以上几种技术降尘效果较差,无法达到规定作业场所空气中煤尘浓度要求,而且现有的水幕除尘以及水膜除尘等都存在较大的水资源浪费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尘效果好的利用循环水供水的水膜除尘装置,实现对矿井巷道煤尘的有效净化。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水膜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动力供水单元、水膜除尘单元和回收沉积单元构成,所述动力供水单元为水膜除尘单元提供除尘用水,并在水膜除尘单元中形成水幕,所述水膜除尘单元的除尘污水流入所述回收沉积单元,所述回收沉积单元将沉淀后的水循环供应至所述动力供水单元。所述的水膜除尘装置,其中所述水膜除尘单元包括矿用网帘和网帘固定骨架,所述网帘固定骨架固定于墙上并包括网帘挂钩,所述矿用网帘固定于所述网帘挂钩上,所述矿用网帘上形成水膜成型小孔。
进一步的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水膜除尘装置,其中所述的动力供水单元包括供水池、矿用隔爆水泵、电磁阀门、高压胶管、封端钢管和多孔喷嘴,所述供水池通过所述矿用隔爆水泵连接所述高压胶管,在所述高压胶管上设置所述电磁阀门,所述高压胶管另一端连接所述封端钢管,在所述封端钢管上形成所述多孔喷嘴。
进一步的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水膜除尘装置,其中所述多孔喷嘴的直径为2mm,相互间隔为2mm,所述封端钢管能够转动。
进一步的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水膜除尘装置,其中所述水膜成型小孔具有1.6mm的孔径。
进一步的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水膜除尘装置,其中所述回收沉积单元包括污水沉积池、镂空挡板和污水回收槽,所述污水回收槽连接污水沉积池,并在其上加盖所述镂空挡板。
进一步的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水膜除尘装置,其中所述污水沉积池连通于所述动力供水单元中的供水池,两者具有500mm~600mm间的落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理论计算制作了孔径为1.6mm的矿用柔性抑尘网帘,该孔径网帘能有效形成除尘水膜,并对矿井通风单元风流安全无影响。
(2)自制了循环水单元,该单元能大大节约水资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水膜除尘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水膜除尘装置中动力供水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水膜除尘装置中水膜除尘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水膜除尘装置中回收沉积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
1动力供水单元,2水膜除尘单元,3回收沉积单元,4供水池,5矿用隔爆水泵,6电磁阀门,7高压胶管,8高压水流,9封端钢管,10多孔喷嘴,11污水水流,12矿用网帘,13网帘固定骨架,14巷道顶部封闭墙,15网帘挂钩,16 水膜成型小孔,17巷道两侧封闭墙,18污水沉积池,19镂空挡板,20污水回收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但并不将其保护限制于此。
如附图1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水膜除尘装置由动力供水单元1、水膜除尘单元2和回收沉积单元3三部分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铜川徐家沟煤矿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陕西铜川徐家沟煤矿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3269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