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冲击超声波浆液粉碎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32542.8 | 申请日: | 2013-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967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李丹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丹军 |
主分类号: | B02C19/18 | 分类号: | B02C19/18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永裕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6 | 代理人: | 冯勐 |
地址: | 528100 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冲击 超声波 浆液 粉碎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浆液粉碎器,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适用于“液-固”浆液的细粉碎和分散的粉碎器,它适用于水泥、水煤浆、陶瓷浆体、化工、矿石等浆体的深加工。
背景技术
现代工农业生产中有许多种经粗磨后含颗粒的浆体,在浆体中的细小颗粒需要进一步细粉碎方可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可使用胶体磨对浆体中的细小颗粒作进一步细化。
胶体磨的基本原理是:流体或半流体物料通过高速相对连动的立齿与动齿之间,使物料受到强大的剪切力,磨擦力及高频振动等作用,使物料被分散、粉碎达到物料细化的效果。
胶体磨的缺点是浆体颗粒级配分布较宽,立齿与动齿的表面较易磨损,磨损后细化效果明显下降,配件更换成本高,胶体磨的产量小,能耗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冲击超声波浆液粉碎器,该冲击超声波浆液粉碎器具有颗粒级配分布窄、细化均匀等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冲击超声波浆液粉碎器,包括喷头座和喷头主体,喷头座与喷头主体之间依靠螺纹连接在一起,喷头座与喷头主体之间装有喷片,喷片设有喷口,在喷头主体上装有超声波振动片,超声波振动片正对喷片的喷口,喷片和超声波振动片的材料是硬质材料。
作为进一步改进或者最佳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还可采取下述附属的技术方案。
所述超声波振动片依靠螺栓、垫片、螺母与所述喷头主体固定在一起。
所述喷片的喷口与所述超声波振动片的间距为2~160毫米,所述超声波振动片的振动中心线与所述喷片的喷口的中轴线在同一直线上。
所述喷片的外形是长方形,或者正方形,或者带凸耳的圆。
所述喷片的喷口的横截面形状是长方形,或者正方形,或者圆形。
所述喷片的厚度为2~100毫米。
所述超声波振动片是长方形,或者正方形。
所述超声波振动片的厚度为1~30毫米。
所述喷片和超声波振动片的材料是金刚石、或者立方氮化硼、或者氮化硅、或者红宝石、或者碳化硅。
所述喷片和超声波振动片的材料是硬质合金。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对含颗粒的浆液进行粉碎时,将喷头座与压力泵出口对接,利用压力泵加压浆液,使浆液通过喷片的喷口冲击超声波振动片,浆液中的细小颗粒被粉得更碎,同时由于浆液冲击超声波振动片,产生了超声波,超声波的空化效应、剪切效应和微射流作用使浆液中的细小颗粒进一步被粉碎得更加细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冲击超声波浆液粉碎器的主要工作部件是喷片和超声波振动片,而喷片和超声波振动片采用了硬质材料制作,更耐磨损和冲击,一般情况下只需更换喷片和超声波振动片即可,这样就降低了设备维护成本,更有效保证了设备正常运行。经冲击超声波浆液粉碎器处理后的浆液颗粒级配分布窄、细化均匀更能满足生产工艺要求,生产效率较高,能耗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喷片的多种外形示例图;
图4是超声波振动片实施例;
图5是图4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中:1、喷头座,2、喷片,3、喷头主体,4、超声波振动片,5、螺栓,6、垫片,7、螺母,8、喷口,9、凸耳,10、喷片固定柱。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和图2,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冲击超声波浆液粉碎器,包括喷头座1、喷片2、喷头主体3、超声波振动片4、螺栓5、垫片6、螺母7。超声波振动片4依靠螺栓5、垫片6、螺母7与喷头主体3固定在一起。喷片2的喷口8与超声波振动片4的间距L为2~160毫米,超声波振动片4的振动中心线与喷口8的中轴线在同一直线上。
图3列出了喷片2的几种外形以及喷口8的几种形状。如图3所示,喷片2可以是长方形,或者正方形,或者带凸耳9的圆形,凸耳9用于防止圆形的喷片2转动;喷口8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是长方形,或者正方形,或者圆形。
喷片2的厚度最好为2~100毫米。
超声波振动片4是可以是图2所示的长方形,或者图4和图5所示的正方形。图4和图5中的超声波振动片4上的圆孔是供螺栓穿过的通孔。
超声波振动片4的厚度最好为1~30毫米。
喷片2和超声波振动片4应采用硬质材料,例如金刚石、或者立方氮化硼、或者氮化硅、或者红宝石、或者碳化硅,此外也可以采用硬质合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丹军,未经李丹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3254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