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全塑换向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31824.6 | 申请日: | 2013-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713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白怀军;刘和云;蒋振文;王建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科固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39/04 | 分类号: | H01R39/04;H01R43/06 |
代理公司: | 苏州华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2 | 代理人: | 孟宏伟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换向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全塑换向器。
背景技术
传统换向器一般包括塑料芯、换向片、云母片以及电木主体,塑料芯主要起到换向片的初步定型的作用;云母片主要用于换向片之间绝缘间隔的作用,因此普通换向器需要经过复杂的工艺步骤才能成型,普通换向器因换向片形成的内腔和外圆圆周度不够,因此需要经过车削加工,车加工后换向器各零部件一致性控制相对比较差,动平衡控制较难;并且由于换向片的钩部还需要切削,因此原材料利用率低,成本浪费大;总的来说,传统换向器因要经过车削加工,原材料投入比较多,成本浪费大,车加工后换向器各零部件一致性控制相对比较差,动平衡控制也比较难,对转子后续加工动平衡控制也比较难,电机寿命也会受到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序简单,节省原材料的全塑换向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全塑换向器,包括换向片和电木主体,所述换向片依次间隙排列形成换向片组件;所述换向片组件包括外圆工作面和内腔;所述电木主体设置于所述内腔中并且固定连接所述换向片组件,所述换向片组件通过成型架成型,所述成型架包括环形主体和间隔设置于所述环形主体侧壁上的卡槽结构;所述换向片嵌设于所述卡槽结构中。
优选的,所述换向片具有高度方向尺寸、宽度方向尺寸以及厚度方向尺寸,所述换向片沿所述高度方向依次设置为本体和钩部;所述本体沿所述厚度方向依次设置为工作段和固定段;所述工作段连接所述钩部。
优选的,所述卡槽结构包括与所述工作段形状相匹配的工作段卡槽、与所述固定段形状相匹配的固定段卡槽以及与所述钩部形状相匹配的钩部卡槽;所述工作段卡槽和固定段卡槽贯通并且分别设置于所述环形主体的外壁和内壁;所述钩部卡槽与所述工作段卡槽贯通并且均设置于所述环形主体的外壁上。
优选的,所述本体沿所述厚度方向依次设置为工作段和固定段,所述工作段连接所述钩部。
优选的,所述电木主体的内侧还设置有衬套。
优选的,所述电木主体通过电木粉注塑成型于所述固定段和衬套之间。
优选的,所述换向片组件还通过加固环固定连接。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方案中,全塑产品因不车削加工,对原料的投入降低,成本控制降低,工序减少,对人工依赖减少,有利于产能的提高;不经过车削加工,换向器精度高,对换向器各零部件一致性要求较高,换向片厚薄均匀,换向器动平衡好,对转子后续加工动平衡控制较好,并对延长整个电机寿命有一定好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成型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换向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全塑换向器的成型图;
图5为全塑换向器的毛坯图;
图6为全塑换向器的成品图。
图中的数字或字母所代表的相应部件的名称:
1.成型架 11.环形本体 121.工作段卡槽 122.固定段卡槽 13.钩部卡槽 2.换向片 211.工作段 212.固定段 22.钩部 3.电木主体 4.加固环 。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参见图1-图6,如其中的图例所示,一种全塑换向器,包括换向片2和电木主体3,换向片2依次间隙排列形成换向片组件;换向片组件包括外圆工作面和内腔;换向片组件通过成型架1成型。
换向片2具有高度方向尺寸、宽度方向尺寸以及厚度方向尺寸,换向片2沿高度方向依次设置为本体和钩部22;本体沿厚度方向依次设置为工作段211和固定段212;工作段211连接钩部22。
成型架1包括环形主体11和间隔设置于环形主体11侧壁上的卡槽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科固电器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科固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318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龙骨外包铝单板的框架式玻璃雨棚
- 下一篇:化粪池观察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