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格室外弱电设备箱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31669.8 | 申请日: | 2013-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276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朱国梁;高宝其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国梁 |
主分类号: | H05K5/00 | 分类号: | H05K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421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室外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双格室外弱电设备箱。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网络、安防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室外设置机箱(机柜)放置(安装)网络、信号传输设备越来越多,而一般设备有一定的工作环境要求,室外环境的恶劣,夏天温度过高,造成了设备稳定性下降、设备死机多发、设备故障率上升。有的室外设置机箱为了降低内部温度进行强制通风,天长日久的通风,又造成了灰尘堆积,设备内外的灰尘堆积又造成了设备稳定性下降、设备死机多发、设备故障率上升。
于是有人发明了一种两腔室外防尘弱电机箱,采用分隔板将机箱分隔为两个独立的防尘腔体和自然温度腔体,防尘腔体用于放置网络交换机、光纤收发器等对环境要求较高的设备,以良导体为媒介通过内外循环带走设备发出的热量,自然温度腔体用于放置光纤连接盒、电源接线桩、部分电源变压器、防雷器等对环境要求不高的设备。但是弱电设备箱不能每个都排人职守,在弱电设备箱内的设备或者线路出现故障后,维修人员并不能马上知道,造成更严重的经济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双格室外弱电设备箱,能够有效解决现有双格室外弱电设备箱的设备出现故障后不能立即通知维修人员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双格室外弱电设备箱,包括使用分隔板隔开的防尘室、自然温度室和远程监控系统,所述防尘室为密闭设置,所述远程监控系统包括数据处理单元、与监控台通讯的数据交换单元、供电检测电路,所述供电检测电路、数据交换单元与数据处理单元连接,所述数据处理单元设置在防尘室内。
进一步,所述远程监控系统还包括检测对设备箱进行视频监视的视频信号检测电路,所述视频信号检测电路与数据处理单元相连;对安装在双格室外弱电设备箱上的视频监控设备的运行是否正常进行监测。
进一步,所述远程监控系统还包括控制防尘室内元件通电的远程供电控制电路,所述远程供电控制电路与数据处理单元相连;对防尘室内的元件工作情况进行监测。
进一步,所述远程监控系统还包括温度感应器和湿度感应器,所述温度感应器和湿度感应器设置在防尘室内与数据处理单元连接;对防尘室内的空气温度和湿度进行监测。
进一步,所述防尘室内还设置有通用数据接口,所述通用数据接口与数据处理单元连接;还可以接驳其他设备,或者对系统进行测试,接口可以为串口等常用数据接口。
进一步,所述远程监控系统还包括防尘室门开关状态检测电路,所述门开关状态检测电路与数据处理单元连接;监测防尘室的门是否被非法打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能实时监控双格室外弱电设备箱的设备运行等情况,并将数据传回监控台,如果出现问题能及时通知维修人员,有效降低因设备故障造成的经济损失。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双格室外弱电设备箱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双格室外弱电设备箱的远程监控系统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图2为本实用新型双格室外弱电设备箱的实施例,双格室外弱电设备箱,包括使用分隔板3隔开的防尘室1、自然温度室2和远程监控系统,所述防尘室1为密闭设置,所述远程监控系统包括数据处理单元41、与监控台通讯的数据交换单元42、供电检测电路、检测对设备箱进行视频监视的视频信号检测电路44、控制防尘室1内元件通电的远程供电控制电路45、温度感应器46和湿度感应器47、防尘室1门开关状态检测电路49、通用数据接口48,所述供电检测电路、数据交换单元42供电检测电路、视频信号检测电路44、远程供电控制电路45、温度感应器46和湿度感应器47、防尘室1门开关状态检测电路49、通用数据接口48都与数据处理单元41连接,所述数据处理单元41、温度感应器46和湿度感应器47设置在防尘室1内。
能实时监控双格室外弱电设备箱的设备运行等情况,并将数据传回监控台,如果出现问题能及时通知维修人员,有效降低因设备故障造成的经济损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国梁,未经朱国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3166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