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降低冲击音的地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31544.5 | 申请日: | 2013-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663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矢岛浩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和房屋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E04B5/14 | 分类号: | E04B5/14;E04B1/98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施娥娟;桑传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降低 冲击 地板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降低冲击音的地板结构。
背景技术
作为独栋建筑和公寓住宅的地板冲击音降低方法之一,有被称作防振或者缓冲的方法,即,使用防振橡胶等防振材料缓冲冲击以抑制声音的产生。然而,在使用防振材料的降低方法中,防振材料越柔软,就越能有效地降低冲击音,但如果防振材料柔软,就会引起例如产生振动损坏、或者失去作为地板的稳定感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这种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降低冲击音而又不会产生振动损坏或者失去作为地板的稳定感的地板结构。
上述问题是通过下面的地板结构解决的,该地板结构的特征在于,多块楼板排列成彼此相邻状态并使该多块楼板(床版)的端部或者中间部承载于共同的梁托(受け材),该梁托朝向地板梁的延伸方向,并经由防振材料支承于地板梁。
在该地板结构中,由于利用共同的梁托承载排列成彼此相邻状态的多块楼板,并在该梁托与地板梁之间夹设防振材料,从而使多块楼板的自重经由梁托作用于防振材料,能够降低振动系统的固有振动频率,因此,能够降低冲击音、尤其是重地板冲击音。特别是在楼板由ALC板等轻楼板构成的情况下,能够有效降低冲击音。
而且,由于是利用地板的自重来增大防振材料所承受的载荷以降低固有振动频率的结构,因此,还能够将物品向地板上的堆放所引起的地板位移量抑制得较小,并且不会失去作为地板的稳定性。
另外,降低固有振动频率是通过增大作用于防振材料的地板的自重来进行的,因此不会发生振动损坏。
在梁托由沿地板梁延伸方向间隔配置的多个防振材料支承的情况,尤其是防振材料之间的间隔尺寸比每一块楼板的尺寸都大的情况下,能够有效降低固有振动频率,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降低冲击音。
当梁托在长度方向上的至少三个部位由防振材料支承的情况下,当冲击输入到夹持中间防振材料的其中一侧的楼板时,就能够通过夹持该防振材料的另一侧的楼板的自重,抑制所述其中一侧的楼板的振动。即,原本由于楼板与地板梁构成为一体而产生的低频振动会被梁托所吸收,而且,通过使夹持中间的防振材料的两侧的载荷向相反方向相互作用,会起到衰减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地板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中的(a)是同侧图面,是图3中的(b)的I-I剖视图,图2中的(b)是图2中的(a)的II-II剖视图。
图3中的(a)是地板梁的俯视图,图3中的(b)是设置楼板的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效果确认试验中的激振点位置的地板平面图。
图5中的(a)、图5中的(b)分别是表示测定结果的曲线图。
图6中的(a)、图6中的(b)分别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地板梁
2 ALC板(楼板)
3 共同的梁托
4 防振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在图1至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地板结构中,1是地板梁,2是楼板,3是梁托,4是防振材料。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地板结构使排列成彼此相邻状态的多块楼板2在其两端部被地板梁1支撑而形成地板,地板具有例如铺设六块榻榻米的宽度,沿其长边方向排列有六块楼板2。如图1及图2所示,地板梁1由H型钢构成,楼板2由俯视时呈方形的ALC板构成。上述楼板2经由梁托3和防振材料4支撑于地板梁1。
梁托3由T型钢构成,具有承载六块楼板6的长度尺寸,梁托3使梁腹3a在上,凸缘3b在下,朝向地板梁1的长度方向,并且经由防振材料4支承在地板梁1之上。防振材料4由防振橡胶等橡胶或者橡胶状的部件等构成,并在其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和中央部这三点支承梁托3。即,梁托3在其长度方向上承载六块楼板2,并在防振材料4所限定的防振支承部间分别三块承载楼板2。
该梁托3利用对梁腹3a进行夹持的一侧的凸缘部分的上表面承载对地板梁1进行夹持的一侧的六块楼板2的端部下表面,并利用对梁腹3a进行夹持的另一侧的凸缘部分的上表面承载对地板梁1进行夹持的另一侧的六块楼板2的端部下表面。此外,在梁托3与楼板2之间夹入有衬垫(ペフ)5,该衬垫5调整彼此相邻的楼板2的不平顺并使楼板2易于沿横向滑动,同时防止二次激振音。并且,该梁托3的梁腹3a向夹有地板梁1的楼板2、2间的间隙内突出进入而避开楼板2、2。如图2中的(a)所示,梁托3将其凸缘3b的宽度尺寸与地板梁1的上凸缘1a的宽度尺寸设计为同样大小,另外,为了提高梁托3的刚性,梁腹3a的高度尺寸在不从楼板2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的范围内设计得尽可能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和房屋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大和房屋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3154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