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吸盘吸膜挂钩的空气收集气囊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31211.2 | 申请日: | 2013-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484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罗妙唯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妙唯 |
主分类号: | F16B47/00 | 分类号: | F16B47/00;A47G29/08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93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盘 挂钩 空气 收集 气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用品挂钩产品的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吸盘吸膜挂钩的空气收集气囊。
背景技术:
目前,日用品吸盘和吸膜挂钩,其是依靠大气压压紧在墙壁上,我们从托里拆利试验开始就知道,大气压可以维持76厘米汞柱高,即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每平方厘米约1千克的压强,大气压压紧吸盘和吸膜表面的同时,也拼命往粘贴面内压,把空气压入吸盘或吸膜贴面内,使用时间长了,越积越多,澎涨扩散到一定程度,最后造成脱落,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个新的构思,吸盘或吸膜增加一个收集压入空气的气囊结构,气囊体积越大,能够吸纳更多压入的空气,相对地使用时间越长,其使用的持久性将得到大大的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吸盘或吸膜挂钩,大气压把空气压入吸盘或吸膜内造成容易脱落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加工容易的产品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该吸盘吸膜挂钩的空气收集气囊包括吸贴件,气囊,通气管道和毛细槽等;气囊和吸贴件通过通气管道相连接。
所述的吸贴件,包括用于挂钩的盘状的吸盘,平面状的厚吸贴和薄吸膜,吸盘和吸贴吸膜依靠大气压压贴紧在墙上,带有静电的材料,还具有静电吸附作用。
所述的气囊是薄壁的(例如用0.5mm厚),主要是考虑安装吸盘吸膜之前,容易把里面的空气挤干净,气囊可以是各种造型的(例如小鸟造型,使用过程中,原来干瘪的会很慢很慢地澎涨长大,小鸟长大了预示着要飞走),以增加生活情趣。为了不影响挂钩的外观,可以用园环体干瘪的气囊盘绕在挂钩支座四周并隐藏在挂钩压盖里面。
所述的通气管道包括气囊管,吸盘管,气囊口和吸盘口。气囊管和吸盘管是中空的,吸盘管开设于挂钩支座边缘的附近,是澎涨气体的必经之地,通常支座底部是不粘墙壁的,挂钩使用时间长了,大气压压入的空气将汇集到支座底部,由支座底部为中央区域向四周澎涨扩散,最后导致脱落。气囊,通气管道和吸贴件有多种连接方式,第一种方式:气囊、气囊管、吸盘管与吸贴件四件一体连接并贯通。第二种方式:气囊口对准吸盘口,直接密封相连接并贯通(例如不用气囊管和吸盘管,气囊和吸膜直接粘合贯通)。第三种方式:气囊管与气囊一体连接并贯通,吸盘管与吸贴件一体连接并贯通,气囊管内径与吸盘管外径配合(或气囊管外径与吸盘管内径配合),气囊管和吸盘管密封相连接并贯通(例如使用UV胶,气囊管套入吸盘管密封粘接并贯通)。
所述的毛细槽是窄而浅的细槽(例如用0.8mm宽,0.3mm深),毛细槽的作用是把汇集的中央空气通过它和通气管道通入气囊,这是更好地把中央空气通入气囊,吸膜中生产工艺不易实现时可以不用。
这样,挂钩使用吸盘吸膜挂钩的空气收集气囊,假如原来空气压入吸盘或吸膜1立方厘米1年就会脱落,现在用了5立方厘米的气囊,不考虑材料老化等因素,最多5年就会脱落,吸盘吸膜挂钩可以吸纳更多由大气压压入的空气,挂钩使用的持久性得到数倍的提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剖视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零件编号:
1-吸贴件 2-气囊 3-通气管道 31-吸盘管 32-气囊管
33-吸盘口 34-气囊口 4-毛细槽 5-支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见图1、2,本例主要由吸贴件1(吸盘),气囊2,通气管道3和毛细槽4组成,通气管道3包括吸盘管31和气囊管32;气囊2,气囊管32,吸贴件1和吸盘管31四件一体连接并贯通,吸盘管31离支座5的边缘有6mm;安装吸盘之前,尽量把气囊2里面的空气挤干净,中央空气通过毛细槽4和通气管道3通入气囊2。生产方面,至少包含两套生产工序,首先注塑出吸盘和半成品气囊,然后再吹塑出成品气囊。
实施例2:见图2,本例主要由吸贴件1(吸盘),气囊2和毛细槽4,吸盘口33和气囊口34组成,气囊口34对准吸盘口33,气囊2和吸贴件1直接密封粘合并贯通,安装吸盘之前,尽量把气囊2里面的空气挤干净,中央空气通过毛细槽4,吸盘口33,气囊口34通入气囊2。
实施例3:见图4、2,本例主要由吸贴件1(吸盘),气囊2,通气管道3和毛细槽4组成,通气管道3包括气囊管32和吸盘管31;气囊管32的内径与吸盘管31的外径配合,使用UV胶,气囊管32套入吸盘管31密封粘接并贯通,安装吸盘之前,尽量把气囊2里面的空气挤干净,中央空气通过毛细槽4和通气管道3通入气囊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妙唯,未经罗妙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312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